新華社拉薩5月17日專電(記者 春拉)“這是我去年畫的?如果讓我再畫一次,我會更加注意度量經比例的使用,也會更加完善整個布局,讓背景更加豐富起來?”身著傳統絳紅色僧袍,43歲的那曲比如縣白嘎寺僧人次仁羅布一邊反復審視著自己的畫作《藥師佛》,一邊低聲地評論道?
17日,西藏首屆非遺傳承人群研修研習培訓班結業專場唐卡展在西藏自治區群藝館拉開帷幕?《綠度母》《四壁觀音》《長壽三尊》,48幅精美的傳統唐卡作品,不僅展示了30名來自西藏基層畫師的繪制技藝,同時更是向觀眾呈現了唐卡繪制技藝作為西藏非物質文化遺產(非遺)項目中普及最為廣泛的傳統技藝之一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發展壯大中?
“1959年前從事唐卡繪畫仍健在的畫師就只有包括我在內的3個老人了?”75歲高齡的國家級藏族唐卡代表性傳承人丹巴繞旦激動地說?“如今的畫師大多是1980年后從事唐卡專業的人,其中不乏技藝精湛,令人刮目相看的年輕人,所以我對唐卡技藝今后的傳承與發展充滿了信心!”
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5月,西藏唐卡產業年產值達2000多萬元,部分精品畫作售價超過百萬元;全區能夠獨立完成作品的唐卡畫師超過1000位,且年齡結構合理,其中二十多歲到三十多歲的年輕一代畫師已成為人數最多?作品豐富的骨干群體?
2016年4月18日,為全面落實我國非遺傳承人群研培計劃的積極舉措,進一步提高西藏非遺保護水平,發展壯大非物質文化傳承人群,實現非遺項目在現代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西藏舉辦了首屆非遺傳承人群研修研習培訓班?
西藏自治區文化廳非遺處處長吉吉說,“從傳承人到傳承人群”,本次培訓班的舉辦意味著西藏非遺傳承工作發生了概念性的變化?今后,我們將在原有扶持傳承人工作的基礎上,加大對傳承人群的扶持力度,從而進一步拓展非遺活態傳承新路子,為包括更多普通從業者在內的新一代傳承人群創造更好的成長條件?
據介紹,在為期一個月的培訓中,學員們不僅完成了藏族美術史略?西藏傳統雕塑?西藏當代藝術?唐卡與國畫技法?素描技法等專業課程,同時還得到了數位國家級非遺傳承人的專業指導與點播?
“西藏非遺項目從業人員大多有著不錯的技藝,但理論與創新方面仍很欠缺,所以這種與高校合作舉辦的培訓班不僅能為更多人提供系統的學習機會,同時還能為他們相互間的跨界交流?拓展視野?提質增效起到積極作用?”西藏唐卡畫院院長羅布斯達說?
據介紹,2016年度西藏非遺傳承人群研修研習培訓班分為唐卡普及班和研修班,唐卡普及班分別于4月和7月舉辦;唐卡研修班將于11月份舉辦?此外,今后西藏還將根據基層實際需求,常態化開展不同非遺項目的研修研習培訓班?
“看到國家如此用心地保護與發展我們的傳統文化,我感到特別高興,因為只有這樣我們的藏文化才會更加蓬勃發展?”次仁羅布說?
數據顯示,目前西藏已建立起國家?自治區?地(市)?縣非物質文化遺產四級名錄體系?藏族天文歷算等89項代表作入選國家級非遺代表作名錄,格薩爾說唱藝人次仁占堆等68名入選國家級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323項代表作?350名傳承人入選自治區級名錄?
(新華社)
西藏自治區文化廳非遺處處長吉吉說,“從傳承人到傳承人群”,本次培訓班的舉辦意味著西藏非遺傳承工作發生了概念性的變化?今后,我們將在原有扶持傳承人工作的基礎上,加大對傳承人群的扶持力度,從而進一步拓展非遺活態傳承新路子,為包括更多普通從業者在
1、是真真正正西藏非遺網的騙子西藏非遺網,中國非遺文交所,我開始玩的時候還正常,到后來就提出要約,再后來出金不出,申請成功也不打款,然后又說轉到新平臺,叫西藏大數據,和以前的軟件都一樣,就是原來的產品沒有了,錢也提不了,姓袁的。2、1格薩爾
中國29項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有29項西藏非遺文化有哪些,它們分別是 1 昆曲2 古琴藝術3 新疆維吾爾木卡姆藝術4 蒙古族長調民歌5 中國傳統桑蠶絲織技藝6 南音7 南京云錦織造技藝8 宣紙傳統制作技藝9西藏非遺文化有哪些;西藏非遺文化
1、2009年的10月1日西藏非遺旅游,藏族史詩格薩斯爾成功入選西藏非遺旅游了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去過西藏的人會發現在許多地方的墻壁上都有著帶顏色的畫,其實這些都是永久流傳的西藏壁畫它們可能存在于民宅寺廟或宮殿,其中寺廟是西藏。2、1格薩
1、今天西藏非遺博物館的西藏正在經歷深刻的 歷史 變化,以牦牛為主要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的狀態正在改變,西藏牦牛博物館恰逢其時地擔當了保護傳承記憶的 歷史 功能 有一位牧民看了牦牛博物館之后說,在寺廟,可以拿到加持過的甘露丸,到西藏牦牛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