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恰逢母親節,姑香社區的孩子們在愛心小屋開展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母親節活動。
活動邀請了20組家庭,媽媽和孩子共同體驗了中國四大名秀—蘇繡。位列四大名繡之首的蘇繡,就是以蘇州為中心,包括蘇州各地工藝品的總稱。蘇繡的歷史源遠流長,它廣泛吸取顧繡的特點和長處,逐漸從作坊里孕育出一朵更為奇艷的鮮花。為了讓孩子們更了解蘇繡文化、學習中華傳統文化,董老師在教授之前先給大家介紹了一下蘇繡的相關知識,包括起源、歷史發展以及刺繡的手法和技巧。在場不僅小孩子聽的專心,連家長們也聽得津津有味,還不時向老師請教問題,現場學習氛圍甚是濃厚。蘇繡在藝術上形成了圖案秀麗、色彩和諧、線條明快、針法活潑、繡工精細的地方風格。蘇繡的主要藝術特點是圖案工整絹秀,色彩清新高雅,針法豐富,雅艷相宜,繡工精巧細膩絕倫。就蘇繡的針法而言,極其豐富而變化無窮,共有9大類43種,主要有齊針、掄針、套針、施針、亂針、滾針、切針、平金、打點、打子、結子、網繡、冰紋針、挑花、納錦、刻鱗針、施毛針、穿珠針等等,采用不同的針法可以生產不同的線條組織和獨特的蘇繡藝術表現效果。
聽完這些后,孩子們的眼睛似乎都亮了起來,拿起繡花綁架都躍躍欲試。接下來,老師就為孩子們示范了刺繡的具體繡法。其中,刺繡的時候老師提醒孩子們一定要一手在上一手在下,找好位置,一針到位。老師教孩子們穿針引線,可別小瞧這個步驟,每一根線的長短粗細都會直接影響作品的呈現。孩子們圍在老師旁邊,生怕錯過每一個小細節。家長們也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比孩子們還要認真。
或許只是一片簡簡單單的花瓣,但他們卻懷揣著對中華國粹的敬畏之心,一針一線、謹慎有序的繡著,繡出的不僅僅是一片花瓣,還繡出了對母親的感謝和比花朵更艷麗多彩的中華非遺文化的未來。
白孔雀藝術世界非遺市集開張,市民在挑選工藝品。通過整合非遺技藝、藝術展覽和創意市集等多元化業態,白孔雀呈現出聚集效應,不僅吸引著越來越多的藝術家、藝術創新工作室和公眾的目光,也逐漸成為京城文化消費新熱點。白孔雀藝術世界從傳統的老式商場轉型為
此次走訪不僅是一次非遺文化探索的實踐,更是一場傳統藝術與現代設計的對話。藝術學院動畫教研室將繼續深化動畫專業教學設計與非遺文化的合作,探索傳統文化與動畫數字藝術的創新結合,為河南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發展注入新活力。
2024年12月4日,盤點“春節——中國人慶祝傳統新年的非遺社會實踐”成功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乙巳春節是版春申遺后的首個春節,讓我們一起盤點首個“非遺版”春節里的節里非遺年味。此次巡演活動不僅展示了豐富的地方民
2019臨沂民俗非遺文化廟會,將于12月6日盛大開幕,屆時會有民俗表演,抖音歌舞秀,漢服旗袍秀、舞龍舞獅以及民俗小吃空降現場,出示此文,門票免費送,10萬逛吃劵全城派送.文中有驚喜~2019臨沂首個民俗非遺文化廟會讓我們開啟臨沂民俗非遺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