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現場。主辦方供圖
人民網成都1月4日電 (王凡)1月3日,為期5天的“匠心·意蘊”成都市新都區首屆非遺文創周圓滿落幕。
本次活動旨在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與現代城市生活自然融合,以“非遺+日用、非遺+文創、非遺+文旅、非遺+文娛”,助力該區文旅產業跨越式發展。以傳統文化之美引領消費場景創新拓展,帶動非遺文創“美好新潮向”,為2022年新都區非遺文創產業發展精彩收尾,同時吹響了新都區2023年拉動內需、促進消費的文旅產業發展沖鋒號角。
活動現場熱鬧非凡,非遺文創展位繽紛多彩,豐富商品琳瑯滿目,游客們逛得不亦樂乎,商家們忙得喜笑顏開。
不停攀升的銷售額彰顯了傳統文化與古典美學的強大魅力。一組數據凸顯了本次非遺文創周的豐碩成果:全商區銷售總額約200萬元;首次亮相的區級非遺項目“石板灘醬油”銷售超過1.5噸;三大鹵菜系列(清流王板鴨、清流鹵兔、新民纏絲兔)售出2200余只;省級非遺新繁傳統藥浴研發“十八味泡腳包”現場賣脫銷,預防新冠防治、調理藥浴包及新冠防疫包售出超過兩千組。
在此基礎上,活動緊緊圍繞“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戰略部署,通過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充分利用新都區非遺項目、非遺傳習基地、文創產品,多角度探索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的連接點。
其中,新申報成功的區級非遺項目石板灘客家“米派”米酒系列,一改非遺傳統的形象,以潮酷形象亮相,一上架便引來游客爭相搶購。
活動現場,沉浸式體驗非遺、文創項目,讓游客在充滿樂趣的活動體驗中感受非遺的魅力。新繁棕編、香城植物染、蠶繭小夜燈、香包制作、膏方熬制、煮酒、品茗等非遺文化互動體驗,讓更多市民與新都非遺文化零距離接觸,提升對優秀傳統文化的認知度。
“古代的東西好有趣,好好玩,我一定要多學學歷史。”一位參加活動的兒童開心得活蹦亂跳。另一位帶著孩子的父親則對活動體現出的“中國智慧”和“非遺美學”贊不絕口。
“感謝政府的組織,感謝大家的喜歡和搶購。活動為我們考慮得很周到,我們一定繼續把控好品質,不斷創新,讓我們的文創產品傳播得更遠更廣。”新繁傳統藥浴的負責人在現場興奮地說。
新都區一直致力于非遺的保護、傳承與發展。長期堅持“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工作原則,對國家級、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進行有效保護,深入挖掘區內非遺項目,積極組織非遺項目申報工作,通過大量的田野調查、走訪挖掘等基礎工作,2022年便有14個項目成功申報“新都區第六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接下來,新都區還將圍繞“非遺文化”,繼續開展一系列文旅活動,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增進文化自信自強,形成“文旅+”消費新場景和產業新格局,持續推動新都區文旅事業蓬勃發展,為區域社會經濟發展增光添彩。
舉報/反饋
白孔雀藝術世界非遺市集開張,市民在挑選工藝品。通過整合非遺技藝、藝術展覽和創意市集等多元化業態,白孔雀呈現出聚集效應,不僅吸引著越來越多的藝術家、藝術創新工作室和公眾的目光,也逐漸成為京城文化消費新熱點。白孔雀藝術世界從傳統的老式商場轉型為
此次走訪不僅是一次非遺文化探索的實踐,更是一場傳統藝術與現代設計的對話。藝術學院動畫教研室將繼續深化動畫專業教學設計與非遺文化的合作,探索傳統文化與動畫數字藝術的創新結合,為河南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發展注入新活力。
2024年12月4日,盤點“春節——中國人慶祝傳統新年的非遺社會實踐”成功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乙巳春節是版春申遺后的首個春節,讓我們一起盤點首個“非遺版”春節里的節里非遺年味。此次巡演活動不僅展示了豐富的地方民
2019臨沂民俗非遺文化廟會,將于12月6日盛大開幕,屆時會有民俗表演,抖音歌舞秀,漢服旗袍秀、舞龍舞獅以及民俗小吃空降現場,出示此文,門票免費送,10萬逛吃劵全城派送.文中有驚喜~2019臨沂首個民俗非遺文化廟會讓我們開啟臨沂民俗非遺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