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慶祝中國共產黨誕生100周年,推動十四五規劃開好局,加快農村現代化建設步伐,探索非遺文化如何助力鄉村振興,6月10日,由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非遺保護研究中心、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文化產業發展研究中心、復旦大學國家文化創新研究中心、青島大學非遺傳承與保護發展研究中心共同主辦,吳江區平望鎮滿田香家庭農場承辦的紀念《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頒布十周年暨非遺文化助力鄉村振興研討會在平望舉行。
讓非遺文化為國家鄉村振興戰略助力
文化部原副部長、國家首任博物館館長潘震宙,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副院長謝寶華等領導、多位高校專家學者及全國各地的國家級非遺傳承人共60余人出席研討會。復旦大學教授孟建、中國傳媒大學教授趙暉、中央民族大學教授王建民、北京城市學院教授陳秋榮等專家與國家級非遺項目歙硯制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蔡永江、國家級非遺項目宣紙制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曹光華、國家級非遺項目明式家具制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許建平等多位非遺傳承人圍繞“新時代非遺文化助力鄉村振興”的主題,就“非遺文化產業如何落實生態文明建設”、“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思路、“非遺文化與新農村建設共融共生”、“非遺文化與鄉村文旅融合發展”等主題展開研討。
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非遺保護研究中心主任朱小健表示,中國是目前世界上擁有“非遺”數量最多的國家。截至目前,我國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共有3000多項,躋身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42項。中心在上海、江蘇、安徽、福建、四川等地設立分中心以積極參與傳統文化保護與傳承發展。
為推動鄉村非遺文化產業振興,研討會上還舉行了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非遺保護研究中心江蘇中心、文化產業發展研究中心江蘇中心、洛南銅雕制作技藝研究基地、洛南三線文化產業發展研究基地授牌儀式。(吳春華)
來源: 中國網
至此,中國已擁有52處世界遺產。此次鼓浪嶼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地遺產構成要素包括:世界多元文化聚居在鼓浪嶼,使得鼓浪嶼的建筑特色和風格體現了中國、東南亞和歐洲建筑與文化價值觀的交融。中華文化是農耕文化,講究鄉土,對海洋文化卻一直重視不夠。因此,
那么,什么才算是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這一次,考考你:在中國豐富的文化傳統中,有哪些元素可能不包括在這一名錄之內?這種思考不僅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性,也促使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更積極地去探索和保護這些即將被遺忘的文化瑰寶。
白孔雀藝術世界非遺市集開張,市民在挑選工藝品。通過整合非遺技藝、藝術展覽和創意市集等多元化業態,白孔雀呈現出聚集效應,不僅吸引著越來越多的藝術家、藝術創新工作室和公眾的目光,也逐漸成為京城文化消費新熱點。白孔雀藝術世界從傳統的老式商場轉型為
此次走訪不僅是一次非遺文化探索的實踐,更是一場傳統藝術與現代設計的對話。藝術學院動畫教研室將繼續深化動畫專業教學設計與非遺文化的合作,探索傳統文化與動畫數字藝術的創新結合,為河南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發展注入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