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平區教委消息,第三批全國中小學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學校名單日前出爐,梁平區禮讓初中、蟠龍鎮小榜上有名。
梁平區是漢族地區國家級非遺項目最多的區縣,它也是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非遺文化底蘊濃厚,全區共有非物質文化遺產90項,其中包括梁山燈戲、梁平竹簾、梁平木版年畫、梁平癩子鑼鼓、梁平抬兒調等5項國家級非遺項目,以及禮讓草把龍、梁平土法造紙技藝、銅樂鍛造技藝等21項市級非遺項目。
▲梁山燈戲
▲梁平竹簾
▲梁平木版年畫
特色發展非遺文化,讓非遺走進校園
據相關負責人介紹,為結合學校區域實際,特色發展非遺文化,梁平區教委積極探索適應教育新要求的教育模式,支持引導“學非遺、用非遺、秀非遺”在梁平校園生根發芽,組織學生到博物館、傳承體驗中心進行實地體驗與研學等;并積極開展“非遺進校園”等活動,邀請非遺傳承人走進全區各學校,現場展示傳統技藝,與學生進行互動體驗,“一出一進”讓非遺進校園的腳步走得更加扎實。
梁平區教委體衛藝科科長張興紅在采訪中表示:“我區依托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充分挖掘育人要素,大力改進教學方法,將非遺扎根校園,建立了梁山燈戲、木版年畫、梁平竹簾、癩子鑼鼓、抬兒調、草把龍等非遺傳承學校。做好了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開發性保護和傳承人培訓工作,也提高了中小生的藝術素質、審美情趣和人文素養。”
▲梁平區教委體衛藝科科長張興紅
培育非遺傳承基地,開辟傳承之路
為更好地發揮學校主陣地作用,促進學生素質全面發展。梁平區不僅落實課程、豐富社團、以賽促練,還借助眾多非物質文化遺產,實施梁平竹簾、木版年畫、梁山燈戲等非遺文化進校園工程,培育命名禮讓初中(草把龍)、蟠龍鎮小(抬兒調)、來寶小學(癩子鑼鼓)等14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實驗基地,為課程改革、立德樹人提供廣闊的實踐空間,為學生實現合作、探究、創新學習搭建起寬廣的活動舞臺。
▲禮讓初中非遺傳承隊表演梁平癩子鑼鼓
▲蟠龍鎮小同學表演梁平抬兒調《陸游巧過蟠龍河》
▲禮讓初中草把龍
近年來,梁平區5所學校創建為全國中小學中華優秀文化藝術傳承學校,實驗小學“梁平年畫”入選了人美版教材,西苑小學“梁山燈戲”優秀曲目從2018年—2020年連續3年獲全國小梅花薈萃原創類最佳節目獎,禮讓初中“草把龍”表演獲合川區第二屆群眾文化演出季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演一等獎……眾多的榮譽匯聚成了梁平區校園在非遺文化傳承的縮影。
梁平區教委處透露,接下來,梁平區將以“非遺”文化作為學生美育的重要內容和載體,緊密貼合各學校“雙減”工作的實施,發揮學校主陣地作用,并逐步形成涵蓋全區中小學的非遺校園傳承科學教育體系,開辟可持續發展的校園非遺傳承之路。(文圖/叢珊)
中國大運河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供圖“館內詳細展現運河沿線非遺項目的同時,還設置了不少互動點位,為游客打造沉浸式體驗場景。”常恩福表示,市民、游客能在一步一景中體會大運河流域多元文化與非遺技藝的魅力。
“五一”假期以來,江門開平市赤坎華僑古鎮以“赤坎有咖味”咖啡文化節為核心,在3公里騎樓長廊中掀起文旅新風潮。從百年前赤坎人帶回的咖啡豆,到每日都有大型文藝演藝活動的文旅融合模式,赤坎華僑古鎮通過咖啡節實現了“華僑記憶-社區參與-產業創新”的
陳學朝展示剛剛出爐的小箬禮餅。陳學朝自小就十分喜愛吃禮餅,從17歲開始學習制作傳統禮餅,如今已經37年了。盡管店鋪位于鄉間,但學朝禮餅店制作的禮餅始終供不應求。陳學朝表示,未來,他計劃在保留核心工藝的基礎上,進一步探索低糖、小分量等健康化改
杭州博物館:歷史文化的集大成者杭州博物館可是杭州歷史文化的“代言人”。中國絲綢博物館:絲綢文化的夢幻之旅絲綢可是中國的一張亮麗名片,而中國絲綢博物館就是展示絲綢文化的絕佳之地。杭州工藝美術博物館:傳統工藝的魅力殿堂
昨天,榮成漁民號子原生態民俗表演團15名演職人員啟程前往古都開封,代表山東省參加2017中國(開封)清明文化節暨全國民歌大賽及展演活動。據了解,2017中國(開封)清明文化節暨全國民歌展演活動,將于3月31日—4月2日在河南省開封市清明上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