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新聞
助力廈門文化強市建設
臺海網10月21日訊 據廈門日報報道昨日讓非遺技藝“活”起來 泉州非遺傳承人“開拍”,市政協副主席陳昌生、薛祺安率市政協文史學委和相關界別委員開展“加強舊城舊村改造中的歷史文化保護和廈門文化強市建設情況”視察活動。 俗展覽館、非遺研學基地等文化旅游項目。隨后,委員們到馬鑾灣西濱村,了解閩南文化博物館規劃建設進展情況。規劃中的閩南文化博物館是廈門市全面立體化展示閩南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
愛心助力苗寨非遺振興【組圖】
10月19日,在桂黔烏英苗寨亮布文化節上,苗族婦女向觀眾展示捶打亮布。當日,在廣西柳州市、融水縣兩級婦聯、民宗、水利等部門以及柳州市女企業家協會的支持下,位于桂黔交界的大苗山深處的烏英苗寨舉辦第二屆亮布文化節,并開始籌建亮布制作基地和博物館,以更好地保護、傳承和發...
福州這項非遺技藝解密《紅樓夢》里的香珠
陳衛平展示手工雕塑的冷凝合香林則徐胸像。 臺海網10月19日訊 據福州晚報報道 香的身影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無處不在。在電視劇《紅樓夢》里,現代人較少聽說的冷凝合香占了數個鏡頭:皇帝親賜北靜王的一串鹡鸰香念珠,因為北靜王對寶玉的賞識,轉手被送給了寶玉。 在王公貴族手中流轉,并被視若珍寶的香珠究竟從何而來?近日,記者采訪了福州的冷凝合香制作技藝非遺傳...
結緣蘇繡15年 這位繡娘免費開班收徒
劉美玲蘇繡作品。 臺海網10月19日訊 據廈門日報報道端坐于繃架前,嫻熟地拾起一枚銀針。套針、跳三針、門環繡……嫻熟的穿針引線之后,面前的白底繡布上,逐漸呈現出色彩斑斕的圖案……結緣蘇繡十五載,對于55歲的劉美玲來說,這是內心深處的情感使然。 領略蘇繡神韻 ...
探訪福建“非遺”技藝:無釘無鉚的木拱橋屹立百年不倒【圖】
編者按: 第44屆世遺大會在福州落幕后,中辦國辦印發意見要求進一步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非遺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文明綿延傳承的生動見證,是連結民族情感、維系國家統一的重要基礎。為此,人民網福建頻道推出探訪福建非遺技藝系列報道,展示福建歷經代代...
而今,這一獨特的藝術形式已經走進了大學課堂,成為引領潮流的新風尚。圖為11月29日,蘭州資源環境職業技術大學民族工藝學院大學生在一起學習蛋雕技藝。在大學校園里,蛋雕藝術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學生。更多年輕人也開始學習和傳承這種小眾而
春節期間,福建游神和“潮汕英歌舞”火爆出圈,引發人們對非遺技藝、非遺文化傳承的新一輪關注。福建游神和潮汕英歌舞這類民俗活動的火爆出圈給我們提供了更多傳承非遺文化的先進經驗,我們需要在保持其原汁原味的基礎上,進行創新和發展,讓古老的民俗文化跟
閩南的非遺文化有傳統戲劇如歌仔戲、梨園戲、莆仙戲等;傳統曲藝如福州評話、答嘴鼓、漳州錦歌等;民間舞蹈如泉州拍胸舞、邵武儺舞、龍巖采茶燈等;民間音樂如泉州南音、茶亭十番音樂、浦城閩派古琴等;民間美術如漳州木版年畫、柘榮剪紙、惠安木雕技藝等;傳
馮川葉)近日,一場別開生面的閩韻非遺進校園活動在福州市林則徐小學展開。這些課程不僅涵蓋了福建地區最具代表性的非遺文化,還通過教學與體驗相結合的方式,讓青少年在實踐中深刻體會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富內涵。此次“閩韻非遺進校園”活動,是福建民俗博物館
漿面條由此成為中原地區特別是河洛一帶深受百姓喜愛的面食。洛陽漿面條簡稱“漿飯”,其核心元素是發酵而成的酸漿,上等的酸漿湯色乳白,稀稠均勻,酸度適中,口感幽香。漿面條有葷有素,做法多樣。老雒陽面食制作技藝是洛陽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