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2號)是“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南京再添一處文化地標 秦淮·非遺館正式開館,南京再添一處文化新地標。上午,位于南京夫子廟核心區的秦淮·非遺館正式開館,這里也是南京市非遺體驗中心、秦淮區非遺保護中心。非遺館的開館,是2023中國·秦淮666國際消費節活動之一。
走進秦淮·非遺館,便能聽到悠揚的昆曲從曲苑奇葩區域傳來,吸引了不少市民。
據了解,自古以來,戲曲、曲藝藝術就是夫子廟與十里秦淮文化繁榮的重要內容。尤其在明清時期,京、昆、越、揚等各種戲曲在秦淮一帶大放異彩。為此,除了昆曲,這處展區還能聽到、看到皮影、提線木偶、南京白局、南京評話等多種曲藝“非遺”項目。
除了聽曲,展館內的“非遺”體驗項目更吸引小朋友。在這里,孩子們可以學習制作雨花湯圓、秦淮燈彩,體驗手工拓印等項目,玩的非常開心。
據介紹,非遺館位于鈔庫街21號,總面積約7400平方米。館內展陳項目代表南京,輻射華夏。總展陳項目135項,其中列入人類“非遺”的42項,列入國家級、省市區級“非遺”的93項。館內擁有國家級、省級、市區級合作傳承人300人。夫子廟文化旅游集團黨總支副書記、副總經理劉晶晶介紹,這里是江蘇最大的非遺綜合體驗中心,小朋友、青年人、老年人來了以后,都能在這里找到喜聞樂見的項目,滿足了不同群體的需求。
秦淮自古是南京眾多“非遺”的肇始之地,是華夏眾多“非遺”的交匯之地,也是當代南京各類“非遺”的聚集之地。秦淮區文旅局局長姜勇美介紹,非遺館設置在夫子廟核心區,免費開放,重要的是開放時間從早上九點持續到晚上九點,可以讓游客游玩夫子廟時有充分的時間在這里感受秦淮文化。以后,這里將成為南京又一個文化地標。
記者還了解到,4月30號,2023中國·秦淮666國際消費節正式啟動,貫穿全年。其中,非遺館開館正是消費節活動之一。數據顯示,自消費節舉辦以來,新街口、夫子廟、老門東等重點商圈、景區客流大幅增長,限額以上住宿業累計同比增長115.9%。限額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累計完成328.3億元,總量居全市第一,同比增長40.0%。
(來源:江蘇新聞廣播/孫西嬌 通訊員/秦萱 編輯/玉潔)
至此,中國已擁有52處世界遺產。此次鼓浪嶼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地遺產構成要素包括:世界多元文化聚居在鼓浪嶼,使得鼓浪嶼的建筑特色和風格體現了中國、東南亞和歐洲建筑與文化價值觀的交融。中華文化是農耕文化,講究鄉土,對海洋文化卻一直重視不夠。因此,
那么,什么才算是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這一次,考考你:在中國豐富的文化傳統中,有哪些元素可能不包括在這一名錄之內?這種思考不僅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性,也促使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更積極地去探索和保護這些即將被遺忘的文化瑰寶。
何山)近日,由中國文物學會、中國文物報社主辦的“2021全國十佳文化遺產旅游案例推介活動”終評會在京召開。15名專家組成終評委員會投票選出“2021全國十佳文化遺產旅游案例”和“2021全國文化遺產旅游優秀案例”。其中,河南博物院“失傳的寶
《我與我身邊的文化遺產》《我們是文化傳承人》大家紛紛表示,此次演講比賽不僅豐富了校園文化生活,增強了青少年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更借助演講和講述的形式,不斷去提升學生的審美情趣和交流表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