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網絡
非遺,非遺,非遺,這個詞,很多年前大家都已經落入耳根了,可是相信很多人也是一樣,非遺這個究竟是什么,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非遺,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定義,非物質文化遺產指被各群體、團體、有時為個人所視為其文化遺產的各種實踐、表演、表現形式、知識體系和技能及其有關的工具、實物、工藝品和文化場所。
圖片來源網絡
各個群體和團體隨著其所處環境、與自然界的相互關系和歷史條件的變化不斷使這種代代相傳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得到創新,同時使他們自己具有一種認同感和歷史感,從而促進了文化多樣性和激發人類的創造力。
公約所定義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包括以下方面:1、口頭傳統和表現形式,包括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媒介的語言;2、表演藝術;3、社會實踐、儀式、節慶活動;4、有關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識和實踐;5、傳統手工藝。
圖片來源網絡
比如中國在聯合國申遺成功的有昆曲、中國古琴藝術、蒙古族長調民歌、新疆維吾爾木卡姆藝術、中國傳統桑蠶絲織技藝、中國書法、篆刻、剪紙、京劇、粵劇、中醫針灸、皮影戲、珠算、太極拳、二十四節氣等,諸如此類。
相信大家對這些都是比較熟悉,很多也是在我們的生活當中較為常見,不會有人不知道吧,這些都是世界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到這里相信大家對非遺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了。
圖片來源網絡
再來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規定,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傳并視為其文化遺產組成部分的各種傳統文化表現形式,以及與傳統文化表現形式相關的實物和場所,包括:1、傳統口頭文學以及作為其載體的語言;2、傳統美術、書法、音樂、舞蹈、戲劇、曲藝和雜技;3、傳統技藝、醫藥和歷法;4、傳統禮儀、節慶等民俗;5、傳統體育和游藝;等。
比如白蛇傳傳說、梁祝傳說、濟公傳說、楊家將傳說、牛郎織女傳說、川劇、湘劇、少林功夫、武當武術、宜興紫砂陶制作技藝、景德鎮手工制瓷技藝、苗族蠟染技藝、中醫診法、中藥炮制技術、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七夕節、中秋節等等,共5批次10類別1557個項目3610個子項,應該還有很多還未被申遺成功的遺產,中華上下大幾千年,歷史悠久文化博大精深,自然非物質文化遺產也會有很多很多,一直以來國家都很重視非遺的保護與發展。
圖片來源網絡
對非遺的保護與發展自然需要傳承人,傳承人責任重大,在保護與傳承發展中扮演重要角色,正所謂打鐵還需自身硬,沒有一定的認知與技能怎么能勝任,有傳承才不會消失,也有人會問怎么才是非遺傳承人?是不是也需要像非遺項目這樣申報才可以,其實如果不管你是祖傳還是師承等其他方式,你掌握到了該技藝的精髓與系統內容并有一定的創新也可以是傳承人的,只不過持證非遺傳承人就需要通過相關單位考試一般,考核通過發證書,考核不通過發不了證書,類似這樣的道理。
圖片來源網絡
好了,聊聊怎么考試,一般需要1、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申報表2、申請人三代傳承譜系3、申請人三代傳承成果版權證書
最后,你有什么補充的呢?
至此,中國已擁有52處世界遺產。此次鼓浪嶼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地遺產構成要素包括:世界多元文化聚居在鼓浪嶼,使得鼓浪嶼的建筑特色和風格體現了中國、東南亞和歐洲建筑與文化價值觀的交融。中華文化是農耕文化,講究鄉土,對海洋文化卻一直重視不夠。因此,
那么,什么才算是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這一次,考考你:在中國豐富的文化傳統中,有哪些元素可能不包括在這一名錄之內?這種思考不僅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性,也促使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更積極地去探索和保護這些即將被遺忘的文化瑰寶。
何山)近日,由中國文物學會、中國文物報社主辦的“2021全國十佳文化遺產旅游案例推介活動”終評會在京召開。15名專家組成終評委員會投票選出“2021全國十佳文化遺產旅游案例”和“2021全國文化遺產旅游優秀案例”。其中,河南博物院“失傳的寶
《我與我身邊的文化遺產》《我們是文化傳承人》大家紛紛表示,此次演講比賽不僅豐富了校園文化生活,增強了青少年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更借助演講和講述的形式,不斷去提升學生的審美情趣和交流表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