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創文旅新品牌中華非遺(璧山)國際設計周正式啟動
近日,以“非遺創新 點亮秀湖”為主題的中華非遺(璧山)國際設計周啟動暨秀湖水街國際非遺手藝特色小鎮入駐項目簽約系列活動在璧舉行。遠道而來的國內外、海峽兩岸文化旅游界專家學者、國家級非遺傳承人、文創企業屆人士集聚一堂,以秀湖非遺產業創新發展為紐帶,共話非遺新機遇,共創文旅新品牌。
據了解,今年國慶黃金周期間,首屆中華非遺(璧山)國際設計周將以“非遺創新 美好生活”為主題,設立“開幕活動、非遺設計主題展、非遺設計論壇、非遺扶貧就業工坊展銷、非遺設計之旅等系列活動板塊”?;顒訉R集北京國際設計周中國傳統工藝設計展及國內外優秀的非遺創新設計項目,以生活美學為導向,以見人見物見生活為宗旨,推動非遺走進現代生活。
我國所有聯合國非遺項目首次集中展示 展現中國非遺傳承發展的生動實踐
近日,2019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非遺宣傳展示全國主會場活動在廣州正式拉開帷幕。在為期4天的展示活動中,40項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遺名錄名冊項目齊聚羊城,通過展覽、展演、座談、論壇等系列活動,展現中國非遺傳承發展的生動實踐。
主會場活動期間,全國各地非遺宣傳展示大中型活動達3200多項,將全面提升各級非遺代表性項目項目的可見度、美譽度和影響力。
中國非遺文旅之行啟動,去哪兒網推百條非遺專線
近日,中國西部研究與發展促進會文化遺產工作委員會主辦的“中國非遺文旅之行”正式啟動。針對年輕客群,去哪兒網推出了“非遺非常潮”百條旅游專線。
據去哪兒網方面介紹,“非遺非常潮”百條線路中, 30余條線路由北上廣深出發,指向云貴川渝的線路超過60條,連接東部經濟高地與西部的非遺保護地。針對年輕人市場,線路售價較為親民,以數百元居多,最高不超過6000元。線路涵蓋了傳統戲劇、表演藝術、技藝、醫藥、民俗等多個門類,涉及當地生產生活的多個方面,鼓勵年輕人深度走進非遺文化。
國家級非遺項目“方城石猴”榮獲第九屆全國非遺聯展金獎
近日,中國(昆明)官渡第九屆全國非遺聯展活動在昆明市官渡舉行。河南省方城縣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方城石猴”,應邀由國家級非遺傳承人王國慶攜帶遺產項目“方城石猴”產品參加了該聯展活動。據悉,王國慶向大會捐贈的方城石猴項目,在中國(昆明)官渡全國非遺聯展中榮獲大會項目評選金獎,組委會并向王國慶下發了永久收藏證書。
此次聯展共有100個非遺項目參展,其中國家級項目36個,省級項目36個,市(縣)級項目28個,涵蓋了傳統技藝、傳統美術、傳統醫藥、傳統飲食、傳統戲曲類等五大類別。
伍倩雯:赤誠匠心,讓中國非遺走向世界
近日,2019中國國際貿易交易會故宮論壇正式開幕。論壇以“一帶一路”背景下的文化保護與交流互鑒為主題,致力于將中國傳統文化“走出去”,與西方文化高度融合,共同促進中國與全球文化貿易服務的發展。
新的時代,中國非遺有著新的文化使命,如何以初心致匠心,如何讓非遺文化在傳承中受保護,在保護中求發展,在發展中走出國門綻放世界,這一使命對非遺傳承者提出了新的要求。伍倩雯董事長在發言中也提到了非遺文化的交流互鑒,對中國非遺走出國門充滿希望。
“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非遺宣傳展示全國主會場活動在穗啟動
近日晚,由文化和旅游部、廣東省政府主辦的2019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非遺宣傳展示全國主會場活動在廣州白云國際會議中心世紀大會堂舉行。文化和旅游部黨組副書記、副部長李金早,廣東省副省長許瑞生出席并致辭,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駐北京辦事處歐敏行女士等出席。
據悉,2019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非遺宣傳展示主會場系列活動將圍繞40項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遺名錄名冊項目,全面展示相關項目保護成果,總結探討中國非遺保護工作經驗,展現中國非遺傳承發展的生動實踐。主會場活動期間,廣東各地將推出近300場大中型非遺宣傳展示活動,通過深入挖掘、展示、傳播廣東非遺項目的深厚文化內涵,全面提升廣東非遺項目的可見度、美譽度和影響力。
至此,中國已擁有52處世界遺產。此次鼓浪嶼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地遺產構成要素包括:世界多元文化聚居在鼓浪嶼,使得鼓浪嶼的建筑特色和風格體現了中國、東南亞和歐洲建筑與文化價值觀的交融。中華文化是農耕文化,講究鄉土,對海洋文化卻一直重視不夠。因此,
那么,什么才算是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這一次,考考你:在中國豐富的文化傳統中,有哪些元素可能不包括在這一名錄之內?這種思考不僅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性,也促使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更積極地去探索和保護這些即將被遺忘的文化瑰寶。
何山)近日,由中國文物學會、中國文物報社主辦的“2021全國十佳文化遺產旅游案例推介活動”終評會在京召開。15名專家組成終評委員會投票選出“2021全國十佳文化遺產旅游案例”和“2021全國文化遺產旅游優秀案例”。其中,河南博物院“失傳的寶
《我與我身邊的文化遺產》《我們是文化傳承人》大家紛紛表示,此次演講比賽不僅豐富了校園文化生活,增強了青少年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更借助演講和講述的形式,不斷去提升學生的審美情趣和交流表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