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記者 夏雨
通訊員 袁娟
巧奪天工的非遺手藝,穿行悠悠千百年,依舊煥發新活力。如果你問,非遺在哪?它或許在一口熱茶中,又或早已裝飾你的裙裾;如果你問,非遺背后的故事幾何,普通人可以“玩”嗎?那這10場非遺傳承人系列講座,絕對值得你為之尖叫。
極目新聞記者獲悉,9月24日起,湖北省群眾藝術館(湖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辦的“楚韻頌華章 國潮正當時”非遺傳承人系列講座將于每周末亮相湖北省群眾藝術館,活動持續至12月。
打開鳳凰新聞,查看更多高清圖片海報
趣味十足
本周末“中醫面部操”率先學起來
省級代表性傳承人、荊楚工匠、國家一級評茶師、工藝美術大師、高校教授,企業高管和品牌創始人……“楚韻頌華章 國潮正當時”非遺傳承人系列講座嘉賓陣容可謂大咖云集。
屆時,10位特邀大咖將帶來10場專題講座,帶領大家深入走進多彩的湖北非遺項目。
值得一提的是,每場講座特別設有互動環節,參與市民將在非遺傳承人的指導下,找穴位、識藥材、品茗茶、學刺繡、捏面塑、做纏花、嘗糕點、剪雕花、制楚簡。湖北省群眾藝術館方面表示,希望參與者全方位感知非遺技藝,全家老少皆可參與。
漢派彭銀亭中藥炮制技藝:漢派精制飲片
9月24日,由漢派彭銀亭中藥炮制技藝省級代表性傳承人張義生帶來的講座將率先登場。他將為大家詳細介紹中藥炮制技藝、膏方進補等知識,并在互動體驗環節教授“中醫面部操”。
據了解,漢派彭銀亭中藥炮制技藝是以彭銀亭為代表的興起于明嘉靖并傳承至今的漢口幫特色制藥技藝,是一種以凈制、切制、炒制、蒸制、復制等工藝將中藥材加工成中藥飲片的技藝。
大冶刺繡:星云之夢
不同主題
十場講座線上線下任你選
復雜難學、有距離感,是很多人對刺繡這一非遺項目望而卻步的原因。“楚韻頌華章 國潮正當時”非遺傳承人系列講座將為你支招。10月9日,小紅繡品牌創始人彭肖肖將帶來大冶刺繡講座,介紹大冶刺繡歷史、圖案寓意、針法等。彭肖肖介紹,小紅繡研發設計了許多零基礎自繡材料包,以打破當下人們對刺繡神秘、高難度的刻板印象?!白尨蠹叶伎梢韵雽W就學,想繡就繡?!痹谶@次“楚韻頌華章 國潮正當時”非遺傳承人系列講座現場,彭肖肖也將現場教大家完成一件刺繡小作品。
恩施玉露制作技藝:恩施玉露
不止漢派彭銀亭中藥炮制技藝與大冶刺繡,荊楚文化孕育了絢麗多姿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本次講座內容也涵蓋養生保健、美食品鑒、手工制作等多個與生活息息相關的領域。
10月15日,恩施玉露制作技藝省級代表性傳承人張文旗將介紹綠茶歷史文化、制作技藝特點,帶大家品鑒茶藝與茶;10月22日,湖北省工藝美術大師劉潔,將介紹武漢面塑歷史、面塑捏制手法,助大家現場制作小型面塑作品。
面塑:昭君出塞
長盛川青磚茶制作技藝:青磚茶
10月29日,長盛川青磚茶制作技藝省級代表性傳承人何建剛,將帶領大家走進黑茶歷史文化,讓你在寓教于樂中掌握黑茶品鑒與茶藝知識;11月5日,武漢紡織大學服裝學院教授郭麗,將帶來纏花主題講座,以及教大家現場制作纏花小作品。
纏花:纏花宮扇
揚子江傳統糕點制作技藝:小法餅
11月12日,揚子江食品公司常務副總、高級經濟師張火清,將攜揚子江傳統糕點制作技藝主題講座亮相,現場教學制作冰皮綠豆糕等糕點;雕花剪紙省級代表性傳承人曹小琴,則將在11月19日為大家介紹中國剪紙歷史、湖北雕花剪紙特點,現場教學完成剪紙小作品。
雕花剪紙:花樣故事
楚簡制作技藝:制簡工序之六——編聯成冊
11月26日,楚簡制作技藝省級代表性傳承人黃有志,將介紹楚簡制作技藝和使用、楚簡的書寫等,現場教學竹簡實物書寫、書法作品欣賞;12月3日,蘄春艾灸療法省級代表性傳承人韓善明將帶來艾灸歷史、防病治病方法主題講座,帶大家現場體驗艾灸灸法。
蘄春艾灸療法:蘄艾
據了解,“楚韻頌華章 國潮正當時”非遺傳承人系列講座,旨在向廣大人民群眾傳播和推廣湖北省非遺,讓非遺更好地融入現代生活。
廣大市民可持續關注湖北省群眾藝術館官方微信公眾號相關講座預告,進行免費報名。除現場體驗外,市民還可通過數字文化館平臺回看講座錄播內容。
大師班全陣容公布!那些讓人驚嘆的湖北非遺,他們來手把手教你00:0000:49打開鳳凰新聞客戶端 提升3倍流暢度視頻圖片均由湖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提供
(來源:極目新聞)
上一篇
2023年10月11日晚,商學院杜永紅教授在2128多媒體大教室舉辦了以“數字時代下非遺文化傳承與傳播”為主題的講座,旨在探討在數字時代背景下,如何結合新媒體更好地傳承和傳播非物質文化遺產。
而今,這一獨特的藝術形式已經走進了大學課堂,成為引領潮流的新風尚。圖為11月29日,蘭州資源環境職業技術大學民族工藝學院大學生在一起學習蛋雕技藝。在大學校園里,蛋雕藝術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學生。更多年輕人也開始學習和傳承這種小眾而
漿面條由此成為中原地區特別是河洛一帶深受百姓喜愛的面食。洛陽漿面條簡稱“漿飯”,其核心元素是發酵而成的酸漿,上等的酸漿湯色乳白,稀稠均勻,酸度適中,口感幽香。漿面條有葷有素,做法多樣。老雒陽面食制作技藝是洛陽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全國多地依托文化館、非遺傳習所或在景區、街區等組織非遺市集、展演展示等活動,讓“老技藝”與“新玩法”碰撞出別樣精彩。在此舉辦的陜西省首屆“守藝人”傳統手工技藝非遺大展上,鳳翔木版年畫、安塞剪紙等55個三秦底蘊濃郁的非遺項目集中亮相,為人們呈
閆強表示,非遺技藝要守正創新,要傳承和保護的是文化,對于非遺技藝的形式、內容的創新,并不會改變其本質,非遺傳承人的使命就是要讓非遺從生活中來,再到生活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