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日,記者從南平市文旅局獲悉,為更加全面地展示南平非物質文化遺產,讓群眾更便捷直觀地了解閩北非遺動態,南平市首個非物質文化遺產數字平臺將于6月10日正式發布上線。
該平臺由市文旅局組織建設,市文化藝術館(市非遺中心)具體實施,南平市十個縣(市、區)文化館聯動參與。平臺主頁功能設置豐富,有非遺地圖、非遺檢索、咨詢動態、活動直播、傳承人認證、非遺政策等,目前平臺正在試運行,市民可在網頁地址欄輸入網址(www.ichnp.cn)進入南平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頁,還可以通過關注“南平市文化藝術館”微信公眾號,點擊公眾號頁面右下方的“非遺平臺”進入。
“非遺地圖以南平標準地圖為基礎,分級別、類別展示南平市本級及十個縣(市、區)的非遺代表性項目統計數據。此外,設置傳承人認證模塊是一個創新內容,認證模式參考學信網,為傳承人出具為期一年的電子認證書,通過認證的傳承人可在平臺內的傳承人個人主頁上發布動態,與網友互動交流?!笔形幕囆g館相關負責人表示,平臺為群眾了解閩北優秀傳統文化,提供了一站式便捷服務,以“互聯網+非遺”的形式,為南平非遺的宣傳普及和轉化利用,搭建了新的橋梁,讓非遺真正走進千家萬戶。
目前,平臺一期工程已完工,收錄南平市所有國家級、省級、市級非遺項目,并以圖文展示。下一步將進行二期建設,繼續擴大范圍,收錄市級及以上非遺傳承人相關信息,同時探索打通非遺項目保護單位、傳承人與文旅企業的溝通渠道,推動非遺資源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嚴 嵐)
來源:閩北日報
至此,中國已擁有52處世界遺產。此次鼓浪嶼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地遺產構成要素包括:世界多元文化聚居在鼓浪嶼,使得鼓浪嶼的建筑特色和風格體現了中國、東南亞和歐洲建筑與文化價值觀的交融。中華文化是農耕文化,講究鄉土,對海洋文化卻一直重視不夠。因此,
那么,什么才算是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這一次,考考你:在中國豐富的文化傳統中,有哪些元素可能不包括在這一名錄之內?這種思考不僅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性,也促使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更積極地去探索和保護這些即將被遺忘的文化瑰寶。
何山)近日,由中國文物學會、中國文物報社主辦的“2021全國十佳文化遺產旅游案例推介活動”終評會在京召開。15名專家組成終評委員會投票選出“2021全國十佳文化遺產旅游案例”和“2021全國文化遺產旅游優秀案例”。其中,河南博物院“失傳的寶
《我與我身邊的文化遺產》《我們是文化傳承人》大家紛紛表示,此次演講比賽不僅豐富了校園文化生活,增強了青少年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更借助演講和講述的形式,不斷去提升學生的審美情趣和交流表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