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你走近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對于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你了解了多少呢?你知道我國為何如此大力度的保護和傳承非遺嗎?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什么
非物質文化遺產就是指各種以非物質形態存在的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世代相承的傳統文化表現形式。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以人為本的活態文化遺產,它強調的是以人為核心的技藝、經驗、精神,其特點是活態流變。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性
中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五千年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古代文明為中華民族留下了極其豐富的文化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歷史的見證和中華文化的重要載體,蘊含著中華民族特有的精神價值、思維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識,體現著中華民族的生命力和創造力。因此,保護和利用好非物質文化遺產,對于繼承和發揚民族優秀文化傳統、增進民族團結和維護國家統一、增強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都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
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全社會共同重視是基礎。然而,隨著經濟的全球化和社會的現代化,人們對于新興事物過于喜愛與追捧,導致我國文化遺產的生存環境日趨惡化,尤其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現狀使人堪憂。
因此,為了進一步加強對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規范化,我國設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要求各地區、各部門要按照《國務院關于加強文化遺產保護的通知》的精神和相關規定,認真貫徹“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工作方針,切實做好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管理和合理利用工作。在國家的支持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知名度和影響力都能得到很大程度上提高,其推廣、保護與傳承的工作也更易展開。
國家級非遺的保護與傳承——以羅浮山百草油為例
保護非遺,最根本的是保護傳承實踐、保護傳承能力、保護傳承環境,讓非遺“活態傳承”。而判斷一個非遺項目是否得到有效保護,可以從以下幾點來看:實踐活動是否持續并富有活力;基本實踐方式,如手工技藝之于某些傳統工藝項目,是否得到保持;基本文化內涵是否得到尊重;具有當代價值的文化精神是否得到弘揚;相關社區、群體和個人的實踐、傳承及再創造權利是否得到尊重;傳承人群是否得到保持乃至擴大。
2011年入選國務院頒布的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羅浮山百草油制作技藝,在保護與傳承上無疑是較為成功的。
羅浮山百草油的文化歷史可以追溯到1600多年前,由東晉道教學家、醫學家葛洪創制,在嶺南地區廣為人知,代代相傳。在歷史的長河中,羅浮山百草油的制作技藝傳承幾經波折,甚至差點在抗日戰爭中被日軍奪取,但憑借著其強大的生命力和傳承人的不息奮斗,羅浮山百草油傳承至今,并在第六代傳承人陳新泉和廖志鐘的手上,結合了現代先進科學技術,得到了發展和提高。在2012年,為了將羅浮山百草油的制作技藝繼續傳承下去,陳新泉、廖志鐘在羅浮山國藥舉辦了羅浮山百草油收徒儀式,以此培養著羅浮山百草油第七代傳承人。
如今,為響應 “一帶一路”的號召,羅浮山百草油已走出國門,遠銷海外,向全世界展現了中華中醫藥的魅力。
由此可見,在國家和政府的扶持下,羅浮山百草油制作技藝在保護與傳承上做到了極大的成功,為將我國特色中醫傳統文化發揚光大貢獻了一份力量。
非物質文化遺產關系到一個民族的文化與精神傳承,是聯系過去與未來的一個特殊橋梁,我們必須要重視并保護好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將我們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推向全球,發揚光大。
上一篇
至此,中國已擁有52處世界遺產。此次鼓浪嶼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地遺產構成要素包括:世界多元文化聚居在鼓浪嶼,使得鼓浪嶼的建筑特色和風格體現了中國、東南亞和歐洲建筑與文化價值觀的交融。中華文化是農耕文化,講究鄉土,對海洋文化卻一直重視不夠。因此,
那么,什么才算是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這一次,考考你:在中國豐富的文化傳統中,有哪些元素可能不包括在這一名錄之內?這種思考不僅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性,也促使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更積極地去探索和保護這些即將被遺忘的文化瑰寶。
何山)近日,由中國文物學會、中國文物報社主辦的“2021全國十佳文化遺產旅游案例推介活動”終評會在京召開。15名專家組成終評委員會投票選出“2021全國十佳文化遺產旅游案例”和“2021全國文化遺產旅游優秀案例”。其中,河南博物院“失傳的寶
《我與我身邊的文化遺產》《我們是文化傳承人》大家紛紛表示,此次演講比賽不僅豐富了校園文化生活,增強了青少年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更借助演講和講述的形式,不斷去提升學生的審美情趣和交流表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