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貝殼財經訊 11月3日,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從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微信公眾號獲悉,日前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倡議發起“全國青年非遺傳承人扶持計劃”,自2022年至2026年,分五批次扶持100名45周歲以下的優秀青年非遺傳承人。其中,2022-2023年度扶持對象為20名,連續扶持3年,每年給予扶持對象10萬元經費支持。
據了解,扶持計劃將通過資金扶持、導師輔導、培訓交流、成果展示、宣傳推廣等一系列舉措,支持一批青年非遺傳承人打磨技藝,成長為非遺保護傳承的領軍人物;支持一批青年非遺傳承人帶動就業創業,促進當地民眾增收致富;支持一批非遺青年傳承人培育特色產品和品牌,推動傳統工藝振興;發揮光彩事業示范引領作用,匯聚優勢資源,探索民營企業支持非遺保護傳承的有效機制。
2022-2023年度20名扶持對象,主要從帶動就業效果顯著的傳統工藝類非遺代表性傳承人中遴選。每年給予扶持對象10萬元經費支持,連續扶持三年,同時將對扶持對象下達年度任務清單,匹配導師跟蹤輔導,開展線上線下培訓、論壇交流、創作實踐、社會服務,全周期記錄成長軌跡,每年實施評估考核,組織項目成果展覽,構建媒體矩陣宣傳推廣,進而帶動廣大青年群體關注和參與非遺保護與傳承。
據了解,2022-2023年度扶持計劃申報期為2022年11月10日至12月10日,申報人可通過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網站登錄“全國青年非遺傳承人扶持計劃項目申報系統”申報。
編輯 李錚
校對 盧茜
至此,中國已擁有52處世界遺產。此次鼓浪嶼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地遺產構成要素包括:世界多元文化聚居在鼓浪嶼,使得鼓浪嶼的建筑特色和風格體現了中國、東南亞和歐洲建筑與文化價值觀的交融。中華文化是農耕文化,講究鄉土,對海洋文化卻一直重視不夠。因此,
那么,什么才算是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這一次,考考你:在中國豐富的文化傳統中,有哪些元素可能不包括在這一名錄之內?這種思考不僅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性,也促使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更積極地去探索和保護這些即將被遺忘的文化瑰寶。
何山)近日,由中國文物學會、中國文物報社主辦的“2021全國十佳文化遺產旅游案例推介活動”終評會在京召開。15名專家組成終評委員會投票選出“2021全國十佳文化遺產旅游案例”和“2021全國文化遺產旅游優秀案例”。其中,河南博物院“失傳的寶
《我與我身邊的文化遺產》《我們是文化傳承人》大家紛紛表示,此次演講比賽不僅豐富了校園文化生活,增強了青少年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更借助演講和講述的形式,不斷去提升學生的審美情趣和交流表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