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李蔚 通訊員 相麗眉
薪傳好時光,浙里幸福年。
河面上搭起水鄉社戲的戲臺,院子里紅紅火火糯香四溢,非遺市集上的酒香茶香羊肉香引來人頭攢動……
當夜幕初降,紅燈籠掛起,在杭州臨平丁山河村“塘棲百匠”非遺工坊內,浙江省非遺春晚暨非遺過大年活動熱熱鬧鬧地開場了。
幸福來臨,過暖冬“浙”里年味正濃
作為2023年浙江省“文化進萬家——視頻直播家鄉年”系列活動之一,省非遺春晚1月19日的舉辦地,挑中了一處洋溢著濃濃鄉情、鄉味、鄉風、鄉音的地方——這處院子坐落在塘棲鎮丁山河村,白墻黑瓦,依河而建,被當地人稱為“幸福的院子”。
一進院子,先領福字、桃符,再挑一幅喜歡的春聯;
聞香尋去,一排打年糕、捏米塑、包粽子,烙糯米鍋巴的大姐一聲招呼,喊你拿一片還熱乎的脆鍋巴嘗嘗。
涂著鮮艷色彩的雞蛋,頂著尖尖頭的四角粽,都是小時候過大年的回憶啊,一下子涌到眼前,豐盛的還原度讓人恍惚,是不是真的穿越了。
院子一角,在畫滿吉祥圖樣灶臺的包圍下,兩三口大柴灶,正在籌備著當晚的團圓大餐。
五谷豐登、粢毛肉圓、紅燒羊肉、吉祥春卷、八寶飯、細沙羊尾……當六大碗端上桌,村民們也都坐滿了整個院子,“薪傳好時光·浙里幸福年”浙江省非遺春晚暨非遺過大年正式啟動。
院子正中圈出來的舞臺上,從“模燭騰空穩,推球滾地輕”的臨平滾燈到騰躍歡快的竹巴,再到以說學逗唱為主的小鑼書,村民們一邊觀非遺傳統表演項目,一邊圍桌話家常,沉浸在被喜慶和溫暖包裹的氛圍中。
煙火騰空,紅包雨灑下。這一刻,一年的辛苦被治愈。
濃濃的年味延續千余年,這是屬于中國人的儀式感,是鄉愁最好的慰藉。
線下展銷,非遺集市促進 “浙里”消費
來趕這場熱鬧的,除了丁山河村的村民,還有不少從附近趕來的人們。院子外的非遺集市,一下子吸引了他們的目光。
列入杭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的王元興特色菜點烹飪技藝攜八大碗特色菜品前來助力,正好為新春的團圓飯添菜;
老字號的的土灶紅燒羊肉是愛吃羊肉的杭州人一定要拎一盆回家的;
老底子的零食法根糕點,塘棲枇杷為原料的花茶、原漿酒、枇杷膏,精選的臘味,手削的藕粉,傳統的茶食……這些“味道”的技藝,一直沒變,穿越滄海桑田,歷經世事流轉,在今天仍輕輕松松就能征服我們的味蕾。
這是本次省非遺活動精心打造的文旅市集,融合了文化體驗與商品展銷,也促進了當地的文旅消費。
文化共富,非遺工坊助力“浙”里振興
這個院子,很有逛頭,因為集聚了百位手藝人,個個有一身傳承自老底子的“土手藝”,因此也叫“塘棲百匠”非遺工坊。
丁山河村的沈書記說,但凡是個節,工坊里都有“看頭”:腌灰鴨蛋,做米狗,搗年糕,烘月餅,包粽子……
在這里,還可以嘗到麻酥糖、大麻餅、椒桃片等50多個單品的非遺茶食,以及領到“傳粽接蛋”“孝心包”等節日禮包。
“吃的是糕點,品的是文化”。
“塘棲百匠”非遺工坊致力于運河文化的傳承傳播,在制作傳統糕點之余,關注塘棲本土文化的延續與煥新,“幸福的院子”非遺體驗基地在2021年應運而生。
這兩年來,這處院子深耕細作,已經集結人類非遺代表作名錄清水絲綿制作技藝,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運河船民習俗,市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傳統茶食制作技藝、米塑制作技藝,區級非遺代表性項目月餅制作技藝、灰鴨蛋腌制技藝,運河沿線代表性民俗生產活動老虎灶打年糕、土灶撘鍋糍等30多種非遺項目,奠定了百匠工坊建設的基礎。
通過老手藝人帶新手藝人的方式,百匠工坊使得每個人的老行當有了用武之地,也讓手藝得以傳承,把塘棲糕點背后的文化傳遞給了更多人,助力當地鄉村振興、共同富裕。
文化賦能,書坊驛站拓寬“浙”里非遺圈
這處院子,也是村娃的父母、回鄉的年輕人常常來消磨時光的地方。
“塘棲百匠”非遺工坊里,還設有臨品書坊、臨品驛站。
從臨品書房和驛站的窗外望去,河塘、農田、村舍一覽無余,盡顯村落的原真和古樸,也方便村民在家門口參與各項文藝活動。
自院子里的書房和驛站開設以來,先后邀請俞彩根等10余位省、市、區級非遺傳承人駐場,開設非遺傳承故事會、非遺技藝體驗、非遺作品展覽等活動,更好地連接非遺和現代生活,讓非遺走進人民群眾,賦能鄉村文化發展。
據悉,浙江各地的非遺年俗活動火熱展開,全省各地的人民在家門口就可以品嘗非遺美食、體驗非遺技藝、欣賞非遺展演。除了線下活動,浙江“非遺在線”數字應用也將在新的一年,通過數智決策、集成評估、非遺Go云體驗應用等內容,更好地發揮浙江非遺的優勢,助推我省共同富裕先行和省域現代化先行。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復制、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
舉報/反饋
至此,中國已擁有52處世界遺產。此次鼓浪嶼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地遺產構成要素包括:世界多元文化聚居在鼓浪嶼,使得鼓浪嶼的建筑特色和風格體現了中國、東南亞和歐洲建筑與文化價值觀的交融。中華文化是農耕文化,講究鄉土,對海洋文化卻一直重視不夠。因此,
那么,什么才算是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這一次,考考你:在中國豐富的文化傳統中,有哪些元素可能不包括在這一名錄之內?這種思考不僅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性,也促使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更積極地去探索和保護這些即將被遺忘的文化瑰寶。
何山)近日,由中國文物學會、中國文物報社主辦的“2021全國十佳文化遺產旅游案例推介活動”終評會在京召開。15名專家組成終評委員會投票選出“2021全國十佳文化遺產旅游案例”和“2021全國文化遺產旅游優秀案例”。其中,河南博物院“失傳的寶
《我與我身邊的文化遺產》《我們是文化傳承人》大家紛紛表示,此次演講比賽不僅豐富了校園文化生活,增強了青少年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更借助演講和講述的形式,不斷去提升學生的審美情趣和交流表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