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千百年來,
它們未曾改變。
改變的,
不過是時代,以及我們的生活。
粵劇、剪紙、竹編……這些都是我們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既然被稱為“遺產”,那就意味著它當中蘊含著無法以金錢估量的價值。文化,是文明之“根”,如同社會的靈魂,若文化蕩然無存,失去積淀的生活再繁華也不過是空有其表,生命也將了無生趣。
如今,我們社會日新月異,尤其是繁華的城市之中,很多“非遺”的文化傳承本身就失去了生存的土壤和環境,以至于烙印在它們身上的時代特征也漸漸模糊,許多也就成為了老一輩人才有的記憶。因此,讓文化在時代的更迭中得到薪火相傳,才是讓文化得以留存和發展的根本。那么,就必須創造更好的環境和機會去培育,讓新生代去接觸、感知和喜愛。而當中,最好的場景莫過于旅游了。
讓旅游更有文化
傳統的文化很多依然保留在鄉鎮、農村之中,繁華的大城市即使極力保護,也始終無法起到“星火燎原”的效果。但當“非遺文化”融入于各種形式的旅游場景當中時,它便擁有了新的發展土壤和環境,得以更大范圍地與更多的人接觸。
人們在那些旅游場景中寓樂于游,認識“非遺”,感知“非遺”的魅力,并且樂于接受、欣賞這些原本就來源于我們生活、但又似乎已經遠離了我們生活的東西。
比如去到龍門藍田鄉,去感受惠州唯一的少數民俗——瑤族別具特色的美食、生活習慣和風俗文化,看藝人們把手中幾十根不同顏色的細線,靈活地編織成擁有許多不同圖案并帶有吉祥寓意的“帶仔”,觀看精彩的瑤族特色活動舞火狗,感受濃濃的瑤鄉氛圍。
又比如在惠東巽寮灣一帶,每年的重要節日,尤其是媽祖誕辰,當地的漁民便唱起漁歌,跳起船舞,浩浩蕩蕩地慶祝、祈福、祭祀。這樣的場面萬人空巷。即便你是個外地人,看到如此熱鬧,也會感到震撼吧。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將非物質文化遺產分為十類,分別是:民間文學、民間音樂、民間舞蹈、傳統戲劇、曲藝、雜技與競技、民間美術、傳統手工技藝、傳統醫藥、民俗。
前面說的粵劇、剪紙、竹編等等都分別屬于不同的類別,它們屬于單個特定的文化個體或者說民俗元素,它們的存在需要更具體的場景。那么,把它們融入在一些旅游活動當中,充當活動環節,也是不錯的展現方式。尤其對于年輕人以及新生代的孩子們,在體驗、觀摩中體會這些文化形式的趣味性和藝術性,更易于接受?!案淖儌鹘y的被動式旅游經營方式,非遺文化變成可觀賞、可體驗、可購買,集藝術性與觀賞性于一體的新型旅游產品。”它們讓旅游的深度得到更深的挖掘,也讓旅游的玩法更加豐富,和擁有更多的體驗感和參與感。
總而言之,無論是自然觀光還是人文景觀,當旅游借助于當地人文歷史積淀,再具體地都把“非遺”文化整合其中,挖掘出更多的趣味甚至玩法。讓我們的旅游過程,能夠更深層次、多維度地感知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時不至于枯燥而如同走馬觀花。
讓度假更多玩法
當非遺與旅游實現融合后,多元化的旅游體驗、全齡段的有趣玩法便應運而生。
在今年的五月份,地派溫泉舉辦了“地派竹香節”,圍繞龍門當地悠久而深厚的竹文化,把竹文化元素融入到旅游度假產品中,現場不僅邀請龍門當地有著幾十年經驗的竹編老藝人廖伯現場制作竹編制品。許多游客表示,當看到各色各樣的竹編生活用具時,兒時生活的一些回憶便歷歷在目。而當孩子們看到廖伯用竹篾簡單幾步便制作出活靈活現的可愛小動物時,孩子們更是驚喜萬分。這樣的場景,讓原本已經在現代生活中式微已久的竹編技藝,重新活發了新生。
不僅如此,地派溫泉酒店還設置了竹編手繪環節,每一位參與活動的小朋友都可以獲得一只現成的竹箕,他們點染水彩,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繪出一幅幅色彩鮮艷、充滿童趣的畫作。那些自己親手繪制的竹箕畫作,便成了此次度假旅程最有意義的紀念品。比起把畫作繪制在紙張上,竹箕作畫不僅大大增加了趣味性和好奇心,還為傳統的竹編技藝注入了新的活力。
從這里可以看出,原本只是想來泡溫泉、玩水、品嘗美食的旅程,當增添了竹編非遺項目后,度假顯得更有文化深度,玩法也更加多元化,同時還盡可能地照顧每一個年齡段的度假需求,又能從中把傳統文化推廣開來,獲得更多人,尤其是新生代的認可和喜歡。而在母親節時,地派溫泉又結合母親節推出“我和媽媽一起畫竹編”環節,讓竹編手繪更具節日意義,這個活動也受到了媽媽和孩子們的歡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如今,在國家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點保護和大力推廣下,全國各地景區都開展“非遺進景區”的活動?!胺俏镔|文化遺產”正在與旅游的融合中迸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其實,風景與文化,娛樂與參與,就像紅花與綠葉,互相襯托,相互成就。非遺并不是文化的全部,它只是文化最具代表性的一部分。傳承文化,任重道遠。
下一篇
至此,中國已擁有52處世界遺產。此次鼓浪嶼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地遺產構成要素包括:世界多元文化聚居在鼓浪嶼,使得鼓浪嶼的建筑特色和風格體現了中國、東南亞和歐洲建筑與文化價值觀的交融。中華文化是農耕文化,講究鄉土,對海洋文化卻一直重視不夠。因此,
那么,什么才算是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這一次,考考你:在中國豐富的文化傳統中,有哪些元素可能不包括在這一名錄之內?這種思考不僅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性,也促使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更積極地去探索和保護這些即將被遺忘的文化瑰寶。
何山)近日,由中國文物學會、中國文物報社主辦的“2021全國十佳文化遺產旅游案例推介活動”終評會在京召開。15名專家組成終評委員會投票選出“2021全國十佳文化遺產旅游案例”和“2021全國文化遺產旅游優秀案例”。其中,河南博物院“失傳的寶
《我與我身邊的文化遺產》《我們是文化傳承人》大家紛紛表示,此次演講比賽不僅豐富了校園文化生活,增強了青少年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更借助演講和講述的形式,不斷去提升學生的審美情趣和交流表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