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報訊(記者葉子申)近日,文化和旅游部辦公廳發布《文化和旅游部辦公廳關于公布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的通知》,認定445家單位為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廈門市新增廈門惠和股份有限公司、廈門正人珠繡技藝傳習所、廈門市思明區文化館三家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
廈門珠繡。蘇華琦攝
惠和影雕。
記者從廈門市文旅局獲悉,近年來,廈門創新探索出非遺活態保護傳承的“廈門經驗”,走出制度化、系統化、融合化的傳承發展之路,讓廈門非遺和閩南文化煥發新時代的華彩。
此前,我國首部地方文化保護專項法規《廈門經濟特區閩南文化保護發展辦法》出臺,為閩南非遺保護提供了堅實的法制保障。廈門市與馬來西亞馬六甲州具體開展申報的“送王船”項目也成功列入人類非遺代表作名錄。
此外,依托市、區文化館,廈門市先后建立起市級非遺展示廳1個、區級展示廳(中心)3個,各非遺項目專題館廳23個。廈門市還積極組織非遺傳承人參加“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群研培計劃”,提升傳承能力;普及傳習教育,注重修復和保護閩南語語言環境,堅持開展閩南方言與文化進校園活動;鼓勵非遺項目進行旅游開發,推動打造文旅融合基地等。
廈門市文旅局黨組成員、一級調研員葉細致表示,下一步,廈門會進一步完善非遺保護機制,提高非遺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保護水平。
責任編輯:周詳
至此,中國已擁有52處世界遺產。此次鼓浪嶼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地遺產構成要素包括:世界多元文化聚居在鼓浪嶼,使得鼓浪嶼的建筑特色和風格體現了中國、東南亞和歐洲建筑與文化價值觀的交融。中華文化是農耕文化,講究鄉土,對海洋文化卻一直重視不夠。因此,
那么,什么才算是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這一次,考考你:在中國豐富的文化傳統中,有哪些元素可能不包括在這一名錄之內?這種思考不僅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性,也促使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更積極地去探索和保護這些即將被遺忘的文化瑰寶。
何山)近日,由中國文物學會、中國文物報社主辦的“2021全國十佳文化遺產旅游案例推介活動”終評會在京召開。15名專家組成終評委員會投票選出“2021全國十佳文化遺產旅游案例”和“2021全國文化遺產旅游優秀案例”。其中,河南博物院“失傳的寶
《我與我身邊的文化遺產》《我們是文化傳承人》大家紛紛表示,此次演講比賽不僅豐富了校園文化生活,增強了青少年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更借助演講和講述的形式,不斷去提升學生的審美情趣和交流表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