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訊(記者 楊亦靜)吃團圓飯、貼春聯、放鞭炮……除了這些全國統一的年俗外,各地都有自己的一些特色民俗。在山東日照莒縣,過年時會在門楣上粘貼“過門箋”,這種類似剪紙窗花的手工藝品,已經流傳了千年。莒縣閻莊鎮大柏林村是當地有名的過門箋制作村,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村里大部分人都從事門箋的制作,進入2000年后,隨著機器的出現和人工成本提高,村里人逐漸放棄制作門箋,只有非遺傳人史龍江還在堅持手工制作門箋。
一個木墩、一把木棰、幾十把刻刀和彩色的紙張,時間沒有改變史龍江對過門箋制作的熱愛,只有門箋上文字內容的變化顯示了時代的變遷。今年1月1日,村里的過門箋博物館正式成立,里面展示了幾十年來不同的門箋。近兩年,村里舉辦門箋大賽,吸引不少附近村鎮的村民參加,史龍江也收了兩個徒弟,門箋制作手藝有了傳承。
打開鳳凰新聞,查看更多高清圖片史龍江制作的鼠年過門箋。于鴻運 攝
機器取代了人工
臨近鼠年春節,閻莊鎮大柏林村的史龍江設計了一幅新款過門箋,“中間的圖案是糧倉,上面的‘五谷豐收’是陰刻,顯示里面的糧食都滿了,上面紫氣東來用的是子鼠的諧音,下面的兩只老鼠吃飽了有錢賺。”樸素的話語、精致的刀工和美好的寓意,史龍江每年冬天都會制作大大小小不計其數的過門箋,粘貼在家家戶戶的門框上,五顏六色的過門箋增加了節日氣氛,也表達了最樸素的祝福。
“過門箋,落門箋,落到地上都是錢。”在山東日照莒縣、臨沂一帶,過年時會在門框上粘貼“過門箋”,過門箋類似于剪紙,使用彩色的紙張,用刻刀制作出寓意美好的文字、花紋和圖案,一般來說,一門上會粘貼6張6色,寓意是六六大順。
6張6色過門箋寓意六六大順。于鴻運 攝
大柏林村是莒縣有名的過門箋專業制作村,村支書史萬新告訴記者,過門箋是非物質文化遺產,有著上千年的歷史,而大柏林村制作過門箋的歷史可以追溯至明末清初,到現在已有幾百年的傳統。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過門箋生意興隆,全村200多戶,有150多戶都從事這門傳統手藝,在當地周邊的十幾個鄉鎮都很暢銷。進入到2000年之后,過門箋制作機器出現了,機器制作產品速度很快,在過去,8000門“過門箋”制作,需要一家人忙活一整個冬天,但機器制作只需要幾天。
漸漸的,村里制作過門箋的手藝人越來越少,2011年后,全村只剩下史龍江一個人還在堅守著這一份手工藝。
村里只剩史龍江還在堅持手工制作。于鴻運 攝
自制40多把專用刀具
過門箋的制作雖然和剪紙很相似,卻還有一些不同?!懊恳环{子’都需要一個‘樣子’”,在當地的方言里,過門箋讀作過門“簽”,而“樣子”的意思就是模板。
在刻紙制作之前,手工藝人需要將兩三層牛皮紙粘貼在一起,再運用自己的想象和繪畫功底,設計出一幅“樣子”,有了這個模板,再用紅棉紙或者不同顏色的彩紙按照模板的樣子進行裁刻。
一般來說,過門箋上會有一些吉祥的話語,比如“五谷豐登”、“紫氣東來”等,鏤空的背飾有方孔錢紋、萬字紋、水波紋等,比較復雜的款式還會有生肖圖案,箋子的下部會呈現多種多樣的穗狀。
1966年出生的史龍江,從小就跟著父母學剪紙、做過門箋,從80年代自立門戶至今,已有35年?!懊磕贽r忙的時候在家種地,有空就打打工、干建筑活,到了冬天,就開始做過門箋?!笔俘埥f,以前沒有現成的彩紙,制作箋子前還需要染紙,“制作工具主要有三樣,實木墩、木棰和刀具。”
用木墩木棰手工制作過門箋。于鴻運 攝
制作過程都在木墩上操作,將彩紙在模板上對齊,用刻刀對準鏤空處,再用木棰敲打刻刀尾部,刀子就刻下去了。史龍江的刀具有40多把,分為平刀和彎刀兩種,平刀有大有小,彎刀各種各樣,可以制作大小不一、形態各異的各種圖案。
這40多把刀具大部分是他自己親手用鋼條打的,還有幾把是祖傳的,而用來敲擊刻刀的木棰已經用了幾十年,上面都有了深深的凹槽。
從“保衛祖國”到“富強民主”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冬天天氣寒冷,年輕的史龍江會在炕頭上制作門箋,當時過門箋價格五分錢一門,一門就貼一個門楣上。制作技術爐火純青的史龍江,十來分鐘就能做好一張小幅的門箋,“最多時,一個冬天做了兩千多張。”
過門箋粘貼時有一定的講究,六種顏色的排序不能亂。在當地人眼中,紫色和紅色一樣,都是很吉祥的顏色,“東邊第一張是紫色的,寓意紫氣東來。”史龍江說,后面的顏色依次是紅色、黃色、綠色、粉紅和藍色,“這是按照一天中天色的變化排序的,紅色是出生的太陽,黃色是正午的太陽,粉紅是日落時,等太陽下山時天就變成了藍色,而綠色是代表生機?!?/p>
從幼年看老一輩做箋子,到后來自己親手設計、制作,幾十載光陰,史龍江早已算不清自己參與過多少張過門箋的制作。
“雖然都是箋子,每個年代的都不太一樣?!蹦贸隼弦惠吜粝聛淼哪0?,史龍江陷入了回憶。上世紀五十年代,朝鮮戰爭打響,“保衛祖國”是當時最受歡迎的箋子,一塊已經有些變色的模板,他一直存著。到了六七十年代,國家開始“破四舊”,“不讓做迷信的,甚至不讓貼箋子,我們就做一些毛主席語錄?!笔俘埥f,當時的箋子會有一些“東方紅”、“毛主席萬歲”、“艱苦樸素”的字樣。
等到80年代,改革開放了,國家開始實行計劃生育,過門箋也有了變化,“優生優育”、“關愛女孩”等開始出現在過門箋上,文字下面還會配有計劃生育的圖標,也是從那個年代開始,史龍江獨當一面,自立門戶制作箋子。90年代是手工門箋流行的最后幾年,“學法用法”、“依法治國”出現了。
“以前家家戶戶門小,箋子的尺寸也小,到了80年代后,門變大了,過門箋也大了。”史龍江回憶,生意最好時,大柏林村做的箋子不僅貼遍日照、臨沂,連東北許多闖關東老鄉都會慕名來購買。
為青島理工大學做的過門箋。受訪者供圖
近兩年,史龍江做的最多的門箋,除了帶有生肖元素的新年款外,就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因為一門是六張,所以在制作時也會根據內容在每一張箋子上合理分配字數,“比如核心價值觀就是每張兩個詞,而新春的則是‘祝你新年快樂’六個字,一張一個字。”
一張小小的過門箋,顯示了時代的變遷。
“愿意學我就教”
“這也不是我的情懷,我就是喜歡做這個,是一個愛好,希望它能傳承下去?!苯┠?,村里已經沒有人和史龍江一樣愿意手工制作門箋了,一門的價格從過去的5分錢漲到了現在的5塊錢,有些比較大的一張可以賣30元,但對于如今的物價來說,繼續做門箋無疑是一份賠本買賣。
村里只有史龍江在堅持制作,難免有些落寞,好在過門箋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每年有不少大學生前來學習、實踐,當地的中小學也會設置手工藝課程,邀請史龍江教孩子們制作門箋。“過去,我們的手藝都是傳內不傳外的,現在文化傳承不容易,只要愿意學,我都會親自教?!?/p>
過門箋比賽現場。于鴻運 攝
去年年初,大柏林村舉辦了首屆過門箋制作大賽,史龍江被邀請做主持人和評委。
今年元旦,村里的過門箋博物館正式落成,里面展示了各式各樣的作品,村支書史萬新說,博物館收錄了一些有特色、制作精良的作品,用玻璃裱好,希望有更多人了解、喜愛這一中國傳統手工藝。
過門箋博物館。于鴻運 攝
如今,史龍江收了兩個徒弟,過門箋的手藝后繼有人。
莒縣小店鎮的于鴻運是其中一個徒弟,“做過門箋不掙錢,師傅靠打工來傳承手藝,我們也有點其他收入,希望能繼續傳承下去。”
史龍江和徒弟于鴻運。受訪者供圖
宿州地理位置優越,有著豐富的自然資源,而且特產名吃也非常的多,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下宿州最有名的5種小吃,每種都是宿州人的心頭愛,看看你吃過哪幾種?SA湯是宿州市的金牌小吃,同時也是宿州市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在宿州本地,這幾種小吃都是他們的
今天就給大家推薦幾款“非遺美食”,如果你還沒有吃過,一定要嘗嘗,過年的時候買上一些,給家人和親朋好友嘗個鮮,體驗不一樣的中華美食。云南鮮花餅全國聞名,去過云南旅游的人都會品嘗鮮花餅,而且也要買上很多分享給家人。食材做出最美的佳肴,為家人做一
“舞獅”進校園活動,是莒縣第三實驗小學繼“羅漢地功拳”進校園項目之后,推出的又一項非遺文化進校園項目,對推動學校文化建設,全面提升學生綜合素養具有重要意義。
1、非遺園薈萃了古代文化與現代科技到非遺園旅游,它不僅需要到非遺園旅游我們去保護到非遺園旅游,還需要我們去傳承。2、當到非遺園旅游你漫步于園中,目之所及都是蔥蘢到非遺園旅游的綠意,呼吸間皆為花草的清香,心情和自然就這樣融為一體非遺園區的春暖
早晨看見那黑影能夠是你本人的影子,或許是里面刮風吹起來的樹葉擦過,不要想太多去恐嚇本人,沒有吉兇的說法。另手稿外看到黑影預示著由玻璃體混濁惹起的,飛蚊癥。你有沒有高度遠視眼,或許眼睛有沒有動過手術,少數的飛蚊癥都是有害的,但是惡性的飛蚊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