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2023非遺國潮國際學術研討會召開
記者:郁婷藶
11月20日,由教育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顧繡)傳承基地、上海師范大學影視傳媒學院及四行天地·文創新岸共同主辦的2023非遺國潮國際學術研討會在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四行倉庫舉行。來自美國、瑞典、法國、西班牙、泰國和國內多所高校的專家學者,共同圍繞非遺國潮的生產、傳播和消費進行探討交流。
如今,根植于傳統文化的國風、國潮已成為年輕人文化消費的熱門關鍵詞。何為“非遺國潮”?
本次學術研討會上,與會專家對這一概念進行了定義,即非物質文化遺產通過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連接現代生活,參與并引領國潮發展。
非遺自帶歷史文化積淀和民族身份認同感,作為本土文化中最被認可的因素與國潮的結合,既是古老的文明在當下的新生,也是年輕群體主動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具體體現,背后蘊含著無限的可能性。
會議在保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議題基礎上,探索非遺國潮在生產、傳播和消費領域中的新思路、新機遇和新戰略?!胺沁z國潮”的提出,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創新性發展和創造性保護提供了全新范式。
在開幕儀式中,百聯集團上海河岸商業開發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譚曉棟致辭,她表示,非遺文化的傳承創新與園區金融、抗戰、建筑和濱河四大文化的傳播一樣,都需思考如何用符合新時代特征的表現形式詮釋文化賦能傳承澎湃新聞:非遺國潮國際學術研討會召開,未來,四行天地·文創新岸也將進一步探索園區與非遺國潮的有機結合,共創有溫度、有靈氣、有發展的文化體驗區,打造世界級濱水中央活動區。
上海師范大學影視傳媒學院院長趙炳翔認為,此次非遺國潮國際學術會議的召開,對于高校學科點建設具有重要意義,進一步體現了高校在構建學術平臺、推動學科發展、培養研究團隊等方面取得的豐碩的成果和廣泛的影響。
教育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顧繡)傳承基地主任朱恒夫在發言中總結了基地發展建設成果和對優秀傳統文化發展的貢獻,他表示,基地將以本次學術會議為契機,與各位專家學者一道,繼續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保護和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
原國家文化部非遺司原司長、中國非遺保護協會原會長馬文輝表示,此次學術研討會對于深入理解非遺國潮的內涵,讓國潮具有深刻的文化內涵,實現國潮的可持續性發展,意義重大。
在隨后的主旨發言階段,與會嘉賓從不同的視角對非遺的傳承創新、非遺國潮的來龍去脈等問題發表了自己的思考。
美國紐約電影學院副校長Joy Zhu教授表示,上海師范大學影視傳媒學院與美國紐約電影學院一直是緊密合作的伙伴,兩校在過去的十四年聯合培養了一批具有中國家國情懷、具有一流好萊塢影視技術的學生。她認為,非遺國潮中的動漫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實現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一種重要方式,是一艘裝載著時代審美與先進技術駛向市場海洋的巨輪,是中國青年文化先鋒力量。
教育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顧繡)傳承基地常務副主任張華系統性地闡述了非遺國潮的源起、助推力和價值反思,對非遺國潮進行了清晰的概念界定和行業分類,梳理了非遺國潮的生產、傳播和消費鏈條。
下午的專題討論分為生產與消費論壇和傳播論壇兩個分論壇舉行。
在生產與消費分論壇中,各學者和業界專家分別從不同角度對不同類別的非遺國潮的生產及消費現狀進行詳細闡述。上海師范大學影視傳媒學院李麗娜梳理了84篇非遺國潮相關消費報告,在此基礎上她對非遺國潮復興的源動力、現狀及未來發展做出了思考,她認為,非遺國潮風不僅僅是一種消費現象,而且是一種文化現象,非遺國潮流行的背后,是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逐漸彰顯的過程,非遺復興是對于經濟實力、文化實力、科技實力和國家底蘊的認同,更是對傳統文化、傳統審美和中國精神的認同。
來自全國各高校的研究生、博士生也積極踴躍發言討論,大家就楊柳青年畫、汝瓷“汝山明”、花西子、藍印花布、廣告中的非遺傳播、璞真扎染技藝等話題展開討論。西班牙巴亞多利德大學文學哲學學院的霍思佳教授通過現場連線的方式,就非遺的傳承保護提出了獨特的見解。
在傳播分論壇中,嘉賓們圍繞非遺國潮在新媒體平臺、數字游戲、數字藏品、影視作品等領域的傳播展開探討和交流。
主辦方表示,本次非遺國潮國際學術研討會的舉辦,探索了新時代對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保護路徑,對于非物質文化遺產在新時代的傳承和傳播路徑探索具有重要意義。
鏈接地址:
至此,中國已擁有52處世界遺產。此次鼓浪嶼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地遺產構成要素包括:世界多元文化聚居在鼓浪嶼,使得鼓浪嶼的建筑特色和風格體現了中國、東南亞和歐洲建筑與文化價值觀的交融。中華文化是農耕文化,講究鄉土,對海洋文化卻一直重視不夠。因此,
那么,什么才算是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這一次,考考你:在中國豐富的文化傳統中,有哪些元素可能不包括在這一名錄之內?這種思考不僅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性,也促使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更積極地去探索和保護這些即將被遺忘的文化瑰寶。
何山)近日,由中國文物學會、中國文物報社主辦的“2021全國十佳文化遺產旅游案例推介活動”終評會在京召開。15名專家組成終評委員會投票選出“2021全國十佳文化遺產旅游案例”和“2021全國文化遺產旅游優秀案例”。其中,河南博物院“失傳的寶
《我與我身邊的文化遺產》《我們是文化傳承人》大家紛紛表示,此次演講比賽不僅豐富了校園文化生活,增強了青少年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更借助演講和講述的形式,不斷去提升學生的審美情趣和交流表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