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貴州工藝網”進入公眾號
傳統工藝貴州工作站官網
國家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 支持
12月6日,非遺品牌建設與非遺扶貧對話暨多彩貴州傳統工藝振興研討交流會在清鎮召開,來自省外的傳統工藝研究專家、學者、手工從業者共聚一堂對話交流,探索貴州傳統工藝振興發展、非遺品牌建設以及非遺如何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等相關話題,貴州非遺助力扶貧創新獻計獻策。
“非遺品牌建設與非遺扶貧對話”活動,由蘇州工藝美術職業技術學院手工藝術學院院長、傳統工藝貴州工作站站長趙罡主持,10位專家教授、非遺傳承人、非遺品牌建設代表進行對話。
首先,貴州苗繡省級代表性傳承人石麗平用一段短片給大家介紹“鴿子花”松桃苗繡品牌。作為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的石麗平,時刻牢記人大代表的職責,堅定踐行脫貧攻堅國策,通過“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廣泛開展苗繡技能培訓,帶動農村婦女創業就業。她不斷思考將“松桃苗繡”變成商品走進市場,讓世人了解苗族,在品牌的塑造上下功夫,她認為,民族文化產業助推脫貧攻堅首先離不開品牌,打好民族品牌的組合拳,通過品牌的塑造增加非遺產品的附加值。布依族刺繡傳承人韋波給大家回顧了創辦布依族服飾加工坊,從而帶動貧困戶就業增收的經歷。作為全國人大代表和黔西南州旅游推介大使的韋波,積極地思考著把家鄉的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謀一條帶動發展地方經濟、帶領老百姓脫貧致富、有效把傳統文化與時尚融合以取得利益最大化的未來發展之路。黎平縣彥婷手工刺繡坊總經理陸永江分享了自己的創業故事,年幼時因火災導致她右手手指不能自然伸直,屬四級殘疾,可性格剛強、伶俐過人的她沒有自暴自棄,努力學習并順利考入大學,畢業后她選擇了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2014年,她成立了彥婷手工刺繡坊。憑著不懈努力,訂單日益增多,截至目前,已有超過100名的農家婦女、下崗女工跟隨她從事手工刺繡,其中80名殘疾人實現了就地就近就業。陸永江不僅使瀕臨失傳的侗族刺繡技藝得到傳承,還將刺繡這一侗族古老的手工藝術變成了真正的致富產業。苗族銀飾傳承人李正云與大家分享了自己從業三十余年來,潛心研究苗銀鍛制技藝的歷程。李正云來自雷山縣控拜村,出生在銀匠世家,是祖傳手工藝的第九代傳承人。作為一名傳統工藝的傳承者和守護者,他認為民族符號自身的東西不能丟失,三十年的從業之路讓他對傳統工藝有著深深的眷戀和不舍。現在李正云的工作室,每天都會接到來自全國各地的訂單,收入翻了很多倍,年創造銷售總額1000多萬元。他希望像他這樣的傳統匠人都能過上富裕的生活,他更希望銀器不僅僅是苗族的飾品,而是大眾都喜歡、都愿意選擇的首飾和工藝擺件。苗族醫藥傳承人王信梅分享了自己返鄉創業,傳承白苗傳統醫藥(苗族藥枕)的故事。王信梅作為白苗九支系的后裔,牢記保護白苗傳統醫藥的使命,將白苗藥枕藥墊制作技藝注冊“九苗益草”商標、申請“九苗益草”專利,用國家法律來保護非遺品牌。 貴州省苗學會副會長金霞女士談起自己走遍貴州各地村寨,建立苗韻風采民族博物館,搭建貴州非遺文化傳播的窗口。據金霞女士介紹,貴州黔東南所保有的苗服各樣甚多,是我國和世界上苗族服飾種類最多、保存最好的區域,因此被稱為“苗族服飾博物館”。正是基于黔東南本地的苗族文化資源豐富,同時也想要為貴州非遺文化傳承和保護盡一份綿薄之力。評議嘉賓中央民族大學教授祁春英、北京服裝學院教授王子怡、上海美術學院教授章莉莉、黔東南州非遺中心主任粟周榕紛紛對發言的傳承人表示贊嘆,分別從自己領域的專業角度為非遺傳承人代表解答問題并評議分享。
祁春英談起對非遺品牌建設的三點看法,一、非遺品牌是精神品牌文化,是每個民族的生物鏈,是傳承人自身的文化符號,傳承人要做好傳承本職工作,不能丟失自身的民族符號。二、非遺品牌建設和非遺的傳承、保護、發展的關系。三、研究者、傳承者、設計師建立共同平臺,打造非遺品牌。
王子怡對于品牌見解是,“品”指物品、商品、品種、品質等廣泛意義,“牌”指引領、引導的指示,非遺傳承人是自身帶著情懷發展非遺,打造本土引領性品牌是非遺品牌建設重要因素。對于非遺,需要這樣的民族品牌站起來,起到引領作用。
章莉莉用四個“六”來概括,即六個非遺傳承人,六種傳統工藝,六個中國文化品牌故事,六個中國未來發展故事,各個民族都需要找到自己的民族文化符號。需要一朵民族之花,走進公眾。在品牌的建設中,要重視知識產權的保護。
粟周蓉評議說,品牌建設是一條有意義且漫長的路程,需仔細思考如何開展。非遺品牌建設是一個整體性產業鏈,我們要在修復文化土壤中,修復非遺產業鏈,將鄉村振興與非遺品牌相結合。
主持人趙罡說,傳統工藝貴州工作站是搭建傳統工藝與學術、藝術、現代技術、現代設計、當代教育以及大眾生活的橋梁,是研究者、傳承人、設計師共同的平臺,讓傳統工藝走進現代生活,讓現代設計走進傳統工藝。傳統工藝要秉承傳統、不失其本,改良制作、提高品質,逐步培養出民族特色的國家品牌。在不斷探索非遺品牌建設,也是我們正在做、不斷探索的工作。很欣喜的看到,貴州的傳統工藝工坊逐漸的建設發展,傳統工藝企業一批批的興起,傳統工藝品牌逐漸顯現,傳承人的能力得到顯著增強。在貴州,通過這一系列傳統工藝振興工作的實施,幫助傳承人群增強了文化自信和傳承實踐能力,豐富了非遺保護的舉措,激發了非遺傳承的活力,提升了整個社會的非遺保護傳承水平,促進了非遺與現代生活的融合。
貴州省非遺名錄
省級名錄
第一批省級名錄 第二批省級名錄
第三批省級名錄 第四批省級名錄
第五批省級名錄
國級名錄
第一批國家級名錄 第二批國家級名錄
第三批國家級名錄第四批國家級名錄
貴州省非遺傳承人
省級傳承人
第一批省級傳承第二批省級傳承人
第三批省級傳承第四批省級傳承人
國級傳承人
第一批國家級傳承第二批國家級傳承人
第三批國家級傳承第四批國家級傳承人
作者:蔡玉琳
編輯:王炳忠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編輯部聯系人
王炳忠(15180889766)
蔡玉琳 田 良(18285947348)
丁應高 余大高(15286347753)
長按識別關注“貴州工藝網”
為民族傳承 為生活創新
精彩回看關于回執參加第二屆多彩貴州傳統工藝振興研討會的通知
茂繞茂穰非遺首次啟蒙“集合”展演
湘西苗繡創意產品設計“研培計劃”研修班考察傳統工藝貴州工作站
雷公山下的好苗醫
多彩貴州巨大文化名片——省苗學會將助推人類非遺申報
上一篇
下一篇
記者周茜報道:近日,江西省公布了第五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名錄分為九大類別,共72個項目。為弘揚江西優秀傳統文化,省文化廳2016年啟動了第五批全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的申報工作。
貴州省第五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貴州省文化和旅游廳公布了第五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名單,共有207人確定為貴州省第五批省級非遺傳承人。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廳公布了福建省第五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名單,共有1
從省文化和旅游廳官方網站獲悉,在最新公布的山東省非遺特色旅游線路和非遺旅游體驗基地名單中,淄博市博山陶琉非遺特色旅游線路成功入選省非遺特色旅游線路,淄博市陶琉國藝館居省非遺旅游體驗基地名單榜首。
然而,在江西省博物館即將舉行的“夏布雅韻之‘指尖妙趣’”手工體驗活動中,參與者將有機會親身體驗這一古老技藝,感受夏布所傳遞的文化與歷史。夏布,作為江西地區傳統手工織物,承載了豐富的歷史文化。”活動不僅是一次簡單的手工體驗,它也是一次對文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