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非遺法》推動非遺治理能力現代化 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簡稱《非遺法》)頒布實施十周年。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通過《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簡稱《公約》)之后,我國是世界上最快出臺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法律的國家之一。 《非遺法》的頒布實
原標題:非遺法制宣傳 |《非遺法》解讀(十二):關于進行非物質文化遺產調查的方法和要求的規定 第十二條 文化主管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進行非物質文化遺產調查, 應當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予以認定、記錄、建檔,建立健全調查信息共享機制。 文化主管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進行非物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2011年6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簡稱“《非遺法》”)正式頒布實施。《非遺法》明確了“一個目標”:繼承
近年來,政協委員陳海波一直在調研和跟進多個非遺項目。他表示,非遺是中華民族智慧與文明的結晶,也是民族精神、個性與氣質的具體體現。隨著工業化進程的加快,文化生態發生變化,非遺的傳承保護曾面臨艱巨而又復雜的任務。多年來,上海在非遺保護方面取得不少成績,但仍有許多非
打開鳳凰新聞,查看更多高清圖片“以前說到文化遺產,人們想到的主要是文物古跡、歷史建筑等物質文化遺產,《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頒布實施后,非物質文化遺產被賦予了崇高的地位,受到各個方面的高度關注。”上海社科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鄭祖安說。在他看來,該法的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