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12月11日電據文化和旅游部官方網站消息,文化和旅游部近日發布《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認定與管理辦法》(以下稱《辦法》),將于2020年3月1日起施行。 文化和旅游部官方網站截圖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制度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基
在今年全國兩會上,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再次成為代表委員熱議的話題之一。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我國歷代勞動人民創造并保存至今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包含著中華民族的獨特智慧,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植根的文化沃土,是增強中華民族文化認同、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增強國家文化軟實
近日 國家文化和旅游部網站公布 “文化和旅游部辦公廳關于公布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保護單位名單的通知” 根據這份最新名單,目前全國共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3154個,其中江西70個,贛劇、豐城岳家獅等上榜。 ▼ (豐城岳家獅) (
近日,國務院批準文化和旅游部確定的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共計185項)和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擴展項目名錄(共計140項),其中江西有18項入選。今天大表哥帶你來逐個認識! 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代表性項目名錄 (共計
6月10日,國務院公布第五批國家級非遺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185)及擴展項目名錄(140),貴州19個項目上榜。貴州是多民族聚集地,擁有豐富的民族文化,是貴州發展旅游業的原動力,非遺是文化記憶,也是貴州旅游發展快車的“燃料”。 我在貴州等你,等你和我相
6月1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網站發布《國務院關于公布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的通知》,公布批準文化和旅游部確定的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共計185項)和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擴展項目名錄(共計140項)。
說起非物質文化遺產,浙江堪稱非遺大省,在4批國家級非遺名錄項目中,浙江217項上榜,居全國第一。此外,浙江還有10項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這其中,有4項屬于溫州! 這四項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里,你知道幾項?有聽過關于它們的歷史,或親眼見識過嗎?今天小布就帶你來漲姿
一座城市的風物,經歷了漫長時光的沉淀,在歲月的芳華中,往往會帶給我們不一樣的驚喜,在浙江的東南部,有一座歷史文化底蘊深厚的城市,這座城市有個響亮的名字,叫做溫州。 溫州擁有兩千多年的建城史,是一個自然風景秀美,歷史底蘊豐厚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走進溫州非遺館,
日前,國務院公布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和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擴展項目名錄,溫州發繡入選。 發繡,是以人的天然發絲為材料,以針為工具,在繃平整的布帛上施針度線,創造形象的藝術。由于發絲可以經耐歲月,千年不腐,這就使得發繡作品也可
簡介摘取自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數字博物館,此致感謝。 第二批非遺國家名錄收取: 936 曬鹽技藝·海鹽曬制技藝 報地區或單位:浙江省象山縣 海南省儋州市 曬鹽是一門古老的技藝,它與人們的日常生活和生產勞動密切相關。海鹽曬制技藝以海水為基本原料,利用海邊灘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