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
人民網蘭州4月11日電 (黃帆)據甘肅省文旅廳消息,2022年第一季度甘肅省非遺保護領域聚焦“一區三園”文化強省建設相關重點版塊內容,統籌推進專項資金績效評估、省級非遺工坊建設、“戰國豪車”非遺文創產品研發等重點任務,更好地助力甘肅文化強省建設。
甘肅省委宣傳部副部長、省文化和旅游廳黨組書記、廳長陳衛中發指導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甘肅省文旅廳供圖
據了解,2021年中央財政投入專項資金1873萬元、省級財政投入專項資金1000萬元支持甘肅省開展非遺保護傳承工作。另外,甘肅省文旅廳組織各級文旅部門完成了2022年度國家級非遺保護專項資金申報和第五批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評審工作;根據省人大常委會專題研討會議反饋意見,《甘肅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條例》修訂草案正在進行細節內容修改完善工作;2021年度國家級、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自評工作于近日啟動,從6個方面對非遺傳承人進行深入考核評估;甘肅省文旅廳采購的非遺保護傳承領域正式出版物正在陸續寄往各市(州)文旅部門、省圖書館及研培計劃承擔高校。
2018年至今,文化和旅游部、國家鄉村振興局(原國務院扶貧辦)支持甘肅省建成2家非遺扶貧就業工坊,甘肅省文旅廳、省鄉村振興局(原省扶貧辦)共同認定91家省級非遺扶貧就業工坊。上述惠民之舉,為甘肅省脫貧攻堅提供了文旅產業支撐,非遺助力精準扶貧成為甘肅文旅工作的新業態和新亮點。2022年4月,甘肅省文旅廳起草了《甘肅省級非遺工坊認定與管理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征求各相關單位、部門意見,擬以甘肅省文旅廳、省人社廳、省鄉村振興局名義印發,計劃于今年內完成省級非遺工坊申報和認定各項工作。
蘭州太平鼓。甘肅省文旅廳供圖
據悉,甘肅省文旅廳將以甘肅省級非遺工坊建設和管理為抓手,協調推動甘肅非遺融入鄉村旅游各環節,積極依托非遺工坊和非遺傳承體驗場所培育具有甘肅非遺特色的鄉村旅游基地,統籌舉辦富有地方非遺特色的節慶會展活動,充分發揮鄉村文化旅游能人、產業帶頭人、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工藝美術師、民間藝人等帶頭作用,培育新型職業農民隊伍,進一步推動非遺與美麗鄉村建設相結合、與農耕文化保護相結合,活化利用好全省非遺資源,助力鄉村振興。
臨夏磚雕。甘肅省文旅廳供圖
馬家塬墓地位于甘肅省天水市張家川回族自治縣,是戰國晚期西戎一支游牧民族的首領及貴族墓地,在這里出土了68輛馬車和大量的隨葬品。除自身蘊含的西戎文化外,這批出土文物還包含有歐亞草原文化和北方系青銅文化、秦文化和楚文化因素。這些戰國車乘華麗并保存完好,車輛結構復雜、裝飾豪華,由金、銀、貼金銀鐵、銅、錫和各類質地的珠子裝飾,部分車輛表面髹漆彩繪。
2022年,甘肅省文旅廳將以甘肅秦文化和西戎文化考古成果“戰國豪車”為主題,創意研發10部具備實用功能、展示展覽功能的秦文化和西戎文化非遺文創產品,并將“戰國豪車”復制品逐步引入大景區和游客集散場所,使其成為新的、吸引游客參與體驗的特色娛樂消費項目,提升甘肅非遺可見度、美譽度和影響力。
作為世界上最古老的運河,一個數字難掩其中的自豪,中國大運河比十九世紀修筑的蘇伊士運河長十多倍,比1914年通航的巴拿馬運河長三十幾倍,比世界十大運河加起來的總長度還要長。面對如此宏大的工程,榮膺世界遺產項目稱號名副其實,眾望所歸。都說上善若
中國大運河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供圖“館內詳細展現運河沿線非遺項目的同時,還設置了不少互動點位,為游客打造沉浸式體驗場景。”常恩福表示,市民、游客能在一步一景中體會大運河流域多元文化與非遺技藝的魅力。
“五一”假期以來,江門開平市赤坎華僑古鎮以“赤坎有咖味”咖啡文化節為核心,在3公里騎樓長廊中掀起文旅新風潮。從百年前赤坎人帶回的咖啡豆,到每日都有大型文藝演藝活動的文旅融合模式,赤坎華僑古鎮通過咖啡節實現了“華僑記憶-社區參與-產業創新”的
陳學朝展示剛剛出爐的小箬禮餅。陳學朝自小就十分喜愛吃禮餅,從17歲開始學習制作傳統禮餅,如今已經37年了。盡管店鋪位于鄉間,但學朝禮餅店制作的禮餅始終供不應求。陳學朝表示,未來,他計劃在保留核心工藝的基礎上,進一步探索低糖、小分量等健康化改
杭州博物館:歷史文化的集大成者杭州博物館可是杭州歷史文化的“代言人”。中國絲綢博物館:絲綢文化的夢幻之旅絲綢可是中國的一張亮麗名片,而中國絲綢博物館就是展示絲綢文化的絕佳之地。杭州工藝美術博物館:傳統工藝的魅力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