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紅川(左一)
封面新聞記者 劉可欣 部分圖片來自四川省人民政府
2022年5月12日,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廳發布通知,四川省第六批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評審工作即將啟動。6月9日,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廳副廳長趙紅川在接受四川省人民政府網站在線訪談欄目專訪時,介紹了評審工作進行的情況。
趙川紅在采訪中介紹道,建立完善非遺代表性項目制度、構建國家、省、市、縣四級名錄體系,將更多具有重大歷史、文化、藝術、科學價值的項目列入名錄體系予以保護,是非遺保護傳承和合理利用的核心工作。這其中,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在四級體系中具有承上啟下的關鍵作用。不斷優化省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對于構建非遺保護傳承體系、提升非遺保護傳承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自2007年以來,四川省共認定了五批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共計611項。這些代表性項目以調查記錄、檔案和實物資料收集保存等形式得到了保護和傳承,目前存續狀況良好。但趙紅川也在采訪中強調說,雖然四川省的名錄體系建設一直走在全國前列,但是非遺名錄體系建設與發達地區相比還有一定差距,與非遺資源大省地位還不相適應,尚未達到建設非遺強省的基礎要求。
非遺蜀繡
因此,為了優化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補足四川非遺發展的短板,文旅廳于5月引發開展第六批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的申報工作。本次申報工作還首次啟用了網絡申報平臺,推動數字化技術在非遺保護工作中的全面運用。為此,文旅廳還將統籌省市文旅部門、非遺保護中心、非遺保護協會力量,加大方案完善優化、申報工作培訓、非遺專家指導等全流程關鍵環節工作力度,使用線上方式開展全系統培訓指導。
目前,在前期面向社會全面申報的基礎上,各市(州)正緊鑼密鼓地開展初評和遴選工作。在經公示和各市(州)人民政府批準后,將于7月通過申報平臺報送至省文旅廳。在經過初核并完成申報資料修改完善后,將組織專家開展評審工作,按照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形成評審結果,向全社會公示。年底前,省政府將對評審結果進行審定,公布四川省第六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采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
2025年7月15日,面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給出的最后期限,韓國交出的30頁答辯材料根本堵不住剽竊的窟窿。導火索是中國甩出的137項鐵證,把韓國五項非遺項目的老底扒了個干凈。這事再次證明,文化主權不能靠偷,扎扎實實搞傳承才是正道。老祖宗的東西
昨天,榮成漁民號子原生態民俗表演團15名演職人員啟程前往古都開封,代表山東省參加2017中國(開封)清明文化節暨全國民歌大賽及展演活動。據了解,2017中國(開封)清明文化節暨全國民歌展演活動,將于3月31日—4月2日在河南省開封市清明上河
2023年8月31日下午,湖北有漆非遺傳承公益項目35名志愿者在學院老師的帶領下參觀了荊州博物館,同學們邊走邊看邊拍,感受荊楚文化發展變遷,交流各自所思所想。
4月26日,在山東省重點打造的“齊魯1號”文旅專列上,一場別開生面的非遺文化盛宴吸引了眾多旅客的目光。兗州古稱魯郡,“齊魯1號”文旅專列,特邀魯郡面塑旅途非遺文化展演,旨在通過“非遺+旅游”模式,讓乘客在旅途中近距離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由
3月11日,“美麗工坊”項目啟動儀式在長陽土家族服飾館舉辦。活動當天,市級非遺傳承基地——長陽土家服飾館內一派火熱景象。2025年,基地傳承的非遺代表性項目土家族服飾制作技藝,被列為第六批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協助長陽非遺館建設提供民族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