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亳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始終堅持“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原則,充分挖掘歷史文化資源,不斷加大保護和傳承工作力度,注重基礎、突出特色、創新方法,在非遺傳承保護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
(一)立足品牌,拓寬非遺普及渠道
一是非遺+“人人有藝”。亳州市文化館(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人人有藝”已連續招生13期免費公益培訓課程,涉及書法、國畫、篆刻、拓片、棋類、琴類、老年智能手機、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等50多個藝術門類,共開設521個公益班級市非遺保護中心多措并舉,抓好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發展,6252余課時,惠及學員余名。亳州市文化館(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高度重視傳承和保護我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立足培訓,開設拓片、古琴、五禽戲、太極拳、亳州剪紙、木蘭武術、國家級非遺晰揚掌等眾多課程,做好傳承發展,發揮好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習基地的陣地作用。
二是非遺+文化大講堂。亳州文化大講堂作為亳州市文化館重要品牌活動,每年舉辦不少于12期,目前已舉辦59期。通過舉辦文化大講堂,開展古琴雅集、五禽戲講座、二夾弦講座等非遺專題,不斷做好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推廣與普及。
(二)舉辦活動,促進非遺傳承發展
一是舉辦各類展演展示活動。結合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節日節慶,舉辦“非遺傳承展絕技·百年華誕頌黨恩”——亳州市慶祝建黨100周年非遺展示活動,“慶國慶·展非遺”——亳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普及活動,迎新春“福壽喜”——非遺剪紙展,“連接現代生活綻放迷人光彩”——非遺視頻展播活動,“人民的非遺人民共享”——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非遺展示活動等各類展演展示活動。
二是開展非遺進基層活動。亳州市文化館(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每年組織不少于12場“非遺進校園、進社區、進軍營”活動,影響力巨大。通過非遺老師進校園、進社區、進軍營的現場教學,充分吸引了學生和群眾的注意力,讓群眾真正了解非遺、認知非遺,帶動了一大批剪紙愛好者、古琴愛好者等,為非遺的傳承與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新鮮血液。
(三)創新舉措,全面推進非遺工作
一是開發文創產品。深入挖掘非物質文化遺產內涵,開發一系列文創宣傳品,如五禽戲手機支架等,用通俗、貼近生活的方式拉近群眾與非遺的距離,讓非遺走進群眾生活。
二是加快非遺展廳建設。非遺展廳在弘揚地域文化的基礎上,兼具開展非遺傳習實踐活動功能,有很強的參與性和社教屬性,通過網絡和數字技術,可以實現非遺的數字化展示、交互體驗,降低學習非遺的門檻,更具便利性、普眾性,群眾可以“掃一掃”將非遺“帶回家”,時刻學習、體驗、受益。
三是加強學術建設。市文化館啟動了《亳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系列叢書》(暫定名)的編輯工作,全面收集、整理我市開展非遺保護工作以來的文字、圖片、視頻資料。通過出版專業圖書,梳理我市非遺發展脈絡,匯總我市非遺“百科”,為群眾了解非遺提供新的渠道。
中國大運河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供圖“館內詳細展現運河沿線非遺項目的同時,還設置了不少互動點位,為游客打造沉浸式體驗場景。”常恩福表示,市民、游客能在一步一景中體會大運河流域多元文化與非遺技藝的魅力。
杭州博物館:歷史文化的集大成者杭州博物館可是杭州歷史文化的“代言人”。中國絲綢博物館:絲綢文化的夢幻之旅絲綢可是中國的一張亮麗名片,而中國絲綢博物館就是展示絲綢文化的絕佳之地。杭州工藝美術博物館:傳統工藝的魅力殿堂
非物質文化遺產logo設計理念通常體現傳承、獨特性等。下面小編將為大家介紹非物質文化遺產logo的設計理念及常見元素,一起來了解一下吧。一、非物質文化遺產logo設計理念有哪些?體現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獨特性和多樣性,展示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特
泉州是座歷史悠久的城市,不僅以其獨特的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吸引著游客,更以其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讓人流連忘返。位于泉州僑鄉體育中心內的泉州非物質文化遺產館,就是一座集展示、傳承、研究和教育為一體的文化殿堂。除了豐富的展品展示,非遺館還設有非遺
7月17日,學校“牛鼓喧天,遺然‘志’得”暑期社會實踐團相繼走進陜西非物質文化遺產陳列館(以下簡稱陳列館)、西安非物質文化遺產博物館(以下簡稱非遺館)參觀學習,切身感受非遺魅力,助推非遺傳承發展,堅定文化自信。陳列館是陜西首個全面、系統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