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世代相傳、至今仍在發展和再創造、能夠給人提供文化認同感和持續感的文化遺產或文化傳統,濰坊市擁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17項(同為省級),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99項。為豐富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帶領大家走進非遺,看一看濰坊幾千年歷史中最為珍貴的傳統文化,同時,也為積極爭創“東亞文化之都”,服務中心邀您共賞99個非遺項目,以圖文并茂的方式向大家講述非遺故事。濰縣糕點制作技藝
濰縣糕點始于清初,清嘉慶十九年(1814年),承父業一直經營點心小店的濰縣人張奉先拜師學習烹調和糕點技藝。道光九年(1829年)張奉先學藝有成返回故里,在老濰縣街開了一家“張記糕點”店。開店以后,他在北派京式糕點的基礎上,融匯江南點心、清真糕點之所長,并且結合本地食材與口味之特點,制作出了具有獨特地域風味的濰縣糕點。近200年間,濰縣糕點制作技藝在張仲文、張茂之、張盛之、張德生等八代傳承人的傳承下代代延續,手藝不斷,受到當地士紳百姓的喜愛,并以誠信經營口碑相傳,自此張記濰縣糕點逐漸成了地方名吃,銷路甚廣,享譽四方。張氏糕點制作技藝從此為當地糕點生產者所效仿,促進了當地糕點技藝的興盛和繁榮,同時,也確立了濰縣糕點在全國的地位。2007年,第八代傳承人張健對家族糕點制作技藝進行了系統的發掘和整理,以傳承和發揚老濰縣糕點為己任,創立了山東戩記食品有限公司,并在國家商標局注冊“暖家”、“戩記”、“荷風軒”牌商標,堅持運用家傳張記、聚慶齋傳統糕點制作工藝,秉承家傳誠信義和經營理念,以老濰縣糕點為主要生產品種,逐步推向省內乃至全國的市場。
濰縣糕點傳習實訓室學員制作的產品
濰縣糕點傳習所會議室
濰縣糕點制作的產品
來源:齊魯文化(濰坊)生態保護區服務中心
責任編輯:封曉健
【來源:濰坊新聞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郵箱地址:
作為世界上最古老的運河,一個數字難掩其中的自豪,中國大運河比十九世紀修筑的蘇伊士運河長十多倍,比1914年通航的巴拿馬運河長三十幾倍,比世界十大運河加起來的總長度還要長。面對如此宏大的工程,榮膺世界遺產項目稱號名副其實,眾望所歸。都說上善若
中國大運河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供圖“館內詳細展現運河沿線非遺項目的同時,還設置了不少互動點位,為游客打造沉浸式體驗場景?!背6鞲1硎荆忻瘛⒂慰湍茉谝徊揭痪爸畜w會大運河流域多元文化與非遺技藝的魅力。
“五一”假期以來,江門開平市赤坎華僑古鎮以“赤坎有咖味”咖啡文化節為核心,在3公里騎樓長廊中掀起文旅新風潮。從百年前赤坎人帶回的咖啡豆,到每日都有大型文藝演藝活動的文旅融合模式,赤坎華僑古鎮通過咖啡節實現了“華僑記憶-社區參與-產業創新”的
陳學朝展示剛剛出爐的小箬禮餅。陳學朝自小就十分喜愛吃禮餅,從17歲開始學習制作傳統禮餅,如今已經37年了。盡管店鋪位于鄉間,但學朝禮餅店制作的禮餅始終供不應求。陳學朝表示,未來,他計劃在保留核心工藝的基礎上,進一步探索低糖、小分量等健康化改
杭州博物館:歷史文化的集大成者杭州博物館可是杭州歷史文化的“代言人”。中國絲綢博物館:絲綢文化的夢幻之旅絲綢可是中國的一張亮麗名片,而中國絲綢博物館就是展示絲綢文化的絕佳之地。杭州工藝美術博物館:傳統工藝的魅力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