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鄉村振興政策的不斷發展,非遺文化不斷出現在人們眼前,而面對非遺文化傳承困難這樣的問題,為保護優秀傳統文化,喚醒非遺文化活力,日照在非遺生產性保護和文創產品開發方面不斷創新,逐漸探索實踐出“非遺工坊+”的新方法,“非遺工坊+”模式包括三種“非遺工坊+傳承人”、“非遺工坊+合作社”、“非遺工坊+企業”,通過這些模式,將以前隱于鄉村生活中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帶到大眾面前,并利用非遺文化帶動鄉村經濟發展,引領鄉村振興的道路。
2022年12月19日,我們社會實踐小組曲阜師范大學計算機學院“時代文化郵遞員”實踐隊來到了莒國古城這里探索與茶有關的非遺文化,我們了解到了關于茶的一生,從茶的出生到茶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的飲品,茶的樣式多樣:青茶,紅茶,綠茶等多種樣式,日照綠茶那獨特的口味格外吸引人。喝茶同樣有許多好處:能減低心腦血管發病率,可降低膽固醇和血壓,有抗壓力和抗焦慮等作用。在茶文化非遺工坊,相關傳承人告訴我們正是茶文化的發展,才帶動了他們村經濟飛速提升,取得了精神財富與經濟效益雙豐收的好成果。
經過這次調查,我們在意識到非遺文化的重要性的同時,也發現了一些問題,非遺文化的傳承與推廣問題,而如今非遺文化面臨的最大問題便是非遺繼承人的缺乏,缺乏年輕一代去學習手藝。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我們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去了解學習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手藝,在欣賞的同時去繼承,在這個飛速發展的時代,為非物質文化遺產注入新的活力。
上一篇
下一篇
”李茜認為,中國傳統民俗手工藝品不只講究用,更講究情,每一件物品都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例如,女紅被稱為母親的藝術,它們不僅美在外在,更美在內涵,每一個花紋都經過奇思妙想,每一針一線都經過手的溫度,每一件成品都飽含著濃濃的親情,“這也是中國
課堂上,石家莊學院注重將非遺技藝與現代設計理念深度融合,鼓勵學生設計開發既保留傳統韻味又契合現代需求的非遺作品,進一步激發學生的非遺傳承熱情。“當非遺走進生活,我越來越發現蘊含在傳統文化中的美。
據中國工藝美術協會副秘書長侯惠哲介紹,現在工藝美術行業分為傳統手工藝品和現代工藝品生產兩大類。普查報告顯示,我國現共有省級以上工藝美術大師1787人,其中中國工藝美術大師365人。一邊是現代設計藝術專業的擴招與相對過剩,一邊是工藝美術專業的
陳歆彤)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豐富社區居民精神文化生活,近日,南園街道南華社區以民生微實事為基礎,精心策劃并開展“老手藝,新鄰居”非遺系列文化活動。一位參與活動的居民贊嘆道:“年輕時只聽說過這些老手藝,沒想到現在能親手嘗試,既能學知識又能
絨花,這一歷史悠久的民間傳統手工藝在今天又煥發出新的光彩。傳統手工藝品的延續重在守正創新,是將多元文化與工藝相結合。工藝美術是流傳于民間,在競爭、沖突與融合下推動向前的活物,而不應只是被收藏在博物館里,這對傳統手工藝來說無異于抹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