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鞏固提升北京市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進一步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文景街道綜合文化中心以活動為載體,在北京環球度假區員工公寓(啟夢苑)開展“相約環球”系列活動。
一團面把生活捏成一首美妙的詩。9月21日,文景街道綜合文化中心開展非遺面塑制作活動,特邀非遺老師楊帆與大家一起體驗別樣的非遺民俗文化。
非物質文化遺產既是歷史發展的見證,也是珍貴的、有重要價值的文化資源。面塑是我國一種民間傳統手工藝品,俗稱“面人”,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濃厚的地方民俗特色。
活動現場,老師為大家講解了面塑的歷史、發展、制作原料、造型、技巧等知識。
面塑以面粉為主要原料,再加上色彩、蜂蜜等成分,以搓、揉、掀等手工捏制成形。
在了解了面塑的基本工藝后,學員們急不可待地拿起手中的面團開始捏起來,但是剛開始怎么也捏不成老師示范的樣子,大家面面相覷。“這個重點在力度、手法上......”經過老師一系列的指點,大家慢慢地找到了技巧,制作得也越來越熟練了。兩個多小時,學員們在老師的帶領下,每個人陸陸續續地做好四個作品,將制作的成品展示給老師看,得到了老師和周圍學員的贊賞與羨慕。
此次非遺手工面塑體驗活動,讓環球員工了解了面塑,進一步喜歡面塑,讓傳統文化走進大家的心中,為傳統非遺文化架起一座傳承與守護的橋梁。
學員們親身體驗了非遺制作,既鍛煉了細心和耐性,也感受到非遺的無限魅力。
下一步,文景街道綜合文化中心繼續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挖掘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充分發揮文化的引領作用,賦予傳統文化新的內涵。把非遺文化的學習與傳承作為下一階段活動的主要內容,讓傳統文化之美浸潤心靈,展現其多姿多彩的歷史魅力,與啟夢苑員工一道學習交流,增進認同感、獲得感,不斷提升公共文化服務的活力。
作為世界上最古老的運河,一個數字難掩其中的自豪,中國大運河比十九世紀修筑的蘇伊士運河長十多倍,比1914年通航的巴拿馬運河長三十幾倍,比世界十大運河加起來的總長度還要長。面對如此宏大的工程,榮膺世界遺產項目稱號名副其實,眾望所歸。都說上善若
中國大運河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供圖“館內詳細展現運河沿線非遺項目的同時,還設置了不少互動點位,為游客打造沉浸式體驗場景。”常恩福表示,市民、游客能在一步一景中體會大運河流域多元文化與非遺技藝的魅力。
“五一”假期以來,江門開平市赤坎華僑古鎮以“赤坎有咖味”咖啡文化節為核心,在3公里騎樓長廊中掀起文旅新風潮。從百年前赤坎人帶回的咖啡豆,到每日都有大型文藝演藝活動的文旅融合模式,赤坎華僑古鎮通過咖啡節實現了“華僑記憶-社區參與-產業創新”的
陳學朝展示剛剛出爐的小箬禮餅。陳學朝自小就十分喜愛吃禮餅,從17歲開始學習制作傳統禮餅,如今已經37年了。盡管店鋪位于鄉間,但學朝禮餅店制作的禮餅始終供不應求。陳學朝表示,未來,他計劃在保留核心工藝的基礎上,進一步探索低糖、小分量等健康化改
杭州博物館:歷史文化的集大成者杭州博物館可是杭州歷史文化的“代言人”。中國絲綢博物館:絲綢文化的夢幻之旅絲綢可是中國的一張亮麗名片,而中國絲綢博物館就是展示絲綢文化的絕佳之地。杭州工藝美術博物館:傳統工藝的魅力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