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下午,由西安市人民政府主辦,西安市文化和旅游局、西安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理委員會承辦,西安市群眾藝術館、西安高新區文旅健康局協辦的“非遺助力全運 匠心共筑長安”非遺主題展演暨西安市第六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授牌發布活動在高新區嘉會國際交流中心舉行。
隨著非遺表演——西營戰鼓表演團精彩震撼的演出喜訊 ! 西安第六批非遺37個入選項目獲授牌,發布活動拉開了序幕。
發布非遺同行全運系列活動
為37個非遺項目授牌
活動現場發布了西安市2023年非遺同行全運系列活動(13區縣21場次聯動),并為入選西安市第六批非物質文化遺產的37個項目授牌。
此次入選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涵蓋了傳統音樂、傳統戲曲、傳統體育游藝雜技、傳統美術、傳統技藝、傳統醫藥、民俗7大類37個項目。
助力高新建設非遺高地
打造西安非遺傳承熱土
在第六批非遺入選項目中,高新區作為首個開發區獲批兩項市級非遺項目。活動現場,市文旅局非遺處與高新區文旅健康局共同為高新區非遺協會揭牌。
高新區非遺協會也是西安市首個開發區設立的非遺社團組織,該協會將承擔區域內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的挖掘梳理和保護傳承的使命,助力高新區建設非遺資源聚集與轉化高地。
賡續文脈,任重道遠,傳承非遺,刻不容緩。非物質文化遺產不僅代表著過去,更屬于現在和未來。
截止目前,全市列入聯合國人類非遺名錄1項、國家級名錄 10 項、省級名錄 101 項、市級名錄 229項。入選國家級傳承人名錄 9 人,省級代表性傳承人名錄74人,命名市級代表性傳承人 215 人。
通過此次活動,西安市將以“迎全運”為契機,在盛情邀約國內外友人來西安“品古都文化,看全運盛會”的同時,積極推介非遺項目,讓古老文化火熱“出圈”。
隨后,西安市2023年非遺同行全運系列21場活動將陸續在全市13個區縣展開。
展覽非遺成果 感受非遺魅力
活動現場,精彩的非遺成果展覽各類非遺藝術品琳瑯滿目,看點滿滿,吸引了眾多與會嘉賓的目光。
唯一入選十四運的非遺商品,集繪畫、篆刻、書法、拓印等藝術形式于一體的錦灰堆,讓觀眾們贊不絕口。
惟妙惟肖的面塑、造型別致的秦腔臉譜、聲音悠揚的古琴……都賺足了眼球。
西安市非遺保護中心副主任王智說:“此次入選西安市第六批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項目都是西安地區極具代表性的傳統文化項目,包含了傳統工藝、傳統美術、傳統戲曲、傳統音樂、傳統體育、中醫藥、民俗等。”
王智表示,在入選的非遺項目中,手工藝項目居多,如秦腔臉譜、盔頭制作,鋦瓷,古法斫琴、大漆技藝,彩陶黑陶燒制技藝,布糊畫等注重互動體驗,注重文化創意,更具文旅融合的特點;多個傳統飲食類入選,如梆梆肉制作、松花蛋技藝、苦頭酒釀造技藝等更具地域特色;多個醫藥類項目如孔氏藥墨蛇纏藥療法等,體現了中國傳統醫藥博大和獨特魅力;民俗類如高陵的西營戰鼓,戲曲類如關中燈影戲、杖頭木偶戲等表演性強的項目,進一步展示出西安在文旅融合方面對非遺類項目創新的促進作用。
同時,此次入選的傳統體育類項目,如心意六合拳、趙傳楊式太極拳等,在宣傳展示中更多的貼近十四運。
美輪美奐的非遺文化表演,讓市民近距離感受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獨特魅力。
非遺文化短視頻、非遺項目成果展示展覽,讓更多的人能夠認識非遺、了解到非遺技藝傳承的工、道、序及匠心精神,從而呼吁更多的人保護文化遺產,擦亮文化瑰寶,講述非遺故事,推動非遺保護傳承發展更加貼近生活、貼近實際、貼近群眾。
中國大運河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供圖“館內詳細展現運河沿線非遺項目的同時,還設置了不少互動點位,為游客打造沉浸式體驗場景。”常恩福表示,市民、游客能在一步一景中體會大運河流域多元文化與非遺技藝的魅力。
2025年7月15日,面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給出的最后期限,韓國交出的30頁答辯材料根本堵不住剽竊的窟窿。導火索是中國甩出的137項鐵證,把韓國五項非遺項目的老底扒了個干凈。這事再次證明,文化主權不能靠偷,扎扎實實搞傳承才是正道。老祖宗的東西
杭州博物館:歷史文化的集大成者杭州博物館可是杭州歷史文化的“代言人”。中國絲綢博物館:絲綢文化的夢幻之旅絲綢可是中國的一張亮麗名片,而中國絲綢博物館就是展示絲綢文化的絕佳之地。杭州工藝美術博物館:傳統工藝的魅力殿堂
昨天,榮成漁民號子原生態民俗表演團15名演職人員啟程前往古都開封,代表山東省參加2017中國(開封)清明文化節暨全國民歌大賽及展演活動。據了解,2017中國(開封)清明文化節暨全國民歌展演活動,將于3月31日—4月2日在河南省開封市清明上河
非物質文化遺產logo設計理念通常體現傳承、獨特性等。下面小編將為大家介紹非物質文化遺產logo的設計理念及常見元素,一起來了解一下吧。一、非物質文化遺產logo設計理念有哪些?體現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獨特性和多樣性,展示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