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世遺泉州·‘非’同凡響”泉州非遺媒體采風行系列活動正式啟動,媒體人走進泉州非物質文化遺產館,感受“非遺”魅力,了解“非遺”傳承保護現狀。
在遺產館,惠安影雕、提線木偶、泉州南音……一件件巧奪天工的藝術品,讓人體驗了一場文化盛宴。
目前,泉州正全力推進各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評審、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評選。近年來,泉州市更是通過機制保障、健全體系、專業推動、文旅融合等做法,努力打造“遺產豐富、氛圍濃厚、特色鮮明、民眾受益”的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區。截至2022年11月底,泉州市共有非遺項目世界級6項、國家級36項、省級128項、市級262項、縣級628項;有國家級非遺傳承人53人、省級204人、市級472人。同時,泉州市更把“非遺進校園”作為培養非遺傳承人的重中之重。
據主辦方介紹,2021年以來,泉州市先后舉辦100余場非遺進校園活動,超過10000名學生參加,非遺項目保護單位進入中小學舉辦各類培訓41場;并鼓勵學校創新非遺普及課程,拍攝非遺小課堂系列短視頻,為非遺項目培養了一大批年輕觀眾與傳承者。其中,南音進校園活動已經連續開展多年,受南音熏陶的中小學生超過20萬人。泉州市南音傳承中心副主任莊麗芬介紹說,由名家攜手創作的《泉州南音基礎教程》樂曲配套音視頻已完成制作,南音進校園只有紙質教材而無規范化音視頻教程的歷史將宣告結束。
據悉,接下來有關部門將進一步完善文化生態保護機制,加強閩南文化整體性保護和非遺項目保護傳承,推動非遺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促進文旅融合,保護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促進傳統文化持續健康發展。(洪亞男)
來源:石獅日報
舉報/反饋
2025年7月15日,面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給出的最后期限,韓國交出的30頁答辯材料根本堵不住剽竊的窟窿。導火索是中國甩出的137項鐵證,把韓國五項非遺項目的老底扒了個干凈。這事再次證明,文化主權不能靠偷,扎扎實實搞傳承才是正道。老祖宗的東西
昨天,榮成漁民號子原生態民俗表演團15名演職人員啟程前往古都開封,代表山東省參加2017中國(開封)清明文化節暨全國民歌大賽及展演活動。據了解,2017中國(開封)清明文化節暨全國民歌展演活動,將于3月31日—4月2日在河南省開封市清明上河
泉州是座歷史悠久的城市,不僅以其獨特的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吸引著游客,更以其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讓人流連忘返。位于泉州僑鄉體育中心內的泉州非物質文化遺產館,就是一座集展示、傳承、研究和教育為一體的文化殿堂。除了豐富的展品展示,非遺館還設有非遺
2023年8月31日下午,湖北有漆非遺傳承公益項目35名志愿者在學院老師的帶領下參觀了荊州博物館,同學們邊走邊看邊拍,感受荊楚文化發展變遷,交流各自所思所想。
近日,「中博熱搜榜」2025年第一季度熱門工美非遺類博物館榜單公布,泉州非物質文化遺產館榮登第11名!「中博熱搜榜」由中國文物交流中心指導,博物館頭條統計發布。此次榜單還首次引入“ChatGPT指數”“DeepSeek指數”等AI大數據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