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南早網
互聯網時代,超級IP是品牌的解決方案,超級IP實現了價值塑造,賦能,打造品牌勢能,內容和話題能力,實現品牌人格化的連接,并最終實現商業價值。
那么如何實現IP的打造和營銷的落地轉化呢?
當這股風潮逐漸蔓延到地產行業,如何打造品牌IP,豐富品牌理念,也給房企帶來了挑戰。如今,有這樣一家公司——三盛集團,走到企業外部,跳出小圈層,將傳統的非遺文化與行業相結合,創新推出“三盛中國博餅節”,打造品牌IP生動樣本。
玩轉新潮元素非遺文化走出八閩
博餅節是流傳在福建地區、一種源自明清的中秋非遺民俗,至今已有數百年歷史,并且深受當地人的喜愛。自2015年起,三盛已連續七年舉辦"三盛中國博餅節",致力于傳播博餅非遺文化。
三盛集團深知向非福建人普及博餅非遺民俗的難度,想要建設更有內涵、情感和生命力的品牌IP,創意、包裝、互動、傳播缺一不可。
因此,三盛中國博餅節主題從社區、三國、王者榮耀到中華詩詞、國潮、民國上海灘、致敬盛世不斷迭代升級。7年時間,三盛中國博餅節先后開發推出的“三國版”、“手游版”、“詩詞版”、“國潮版”、“上海灘版”、“盛世版”同款博餅手游,在主題、UI、玩法傳播中不斷植入當下時代最火的元素,以此來傳播博餅文化。
目前,三盛中國博餅節的品牌IP已輻射全球五大洲、幾十個國家、幾千萬人次參與,圈粉海內外,沉淀出“有華人的地方就有三盛博餅”的現象級景象。
凝練出圈方法論流量裂變為IP增添生命力
在互聯網信息化日益增強的今天,利用火熱新潮元素,吸引大眾關注是遠遠不夠的。想要打破博餅邊界,就需要不斷注入新內涵,在這一背景下,三盛集團采用獨特的IP傳播方法論,即用獨特的內容創造力、差異化的人格演繹、與時俱進的多平臺占位和線上線下聯動,力求真正做到讓博餅非遺走進所有人。
在獨特內容選取上,從H5、圖文,再到短視頻、音樂、RAP等,三盛集團巧妙利用跨界的新鮮元素,重新解讀了博餅非遺歷史背景的傳統認知,形成了獨特的年輕化、基于社交網絡傳播的內容表達體系和風格。
同時,三盛集團進行差異化的人格演繹,從2015年的物業爺爺、2016年的三國英雄、2017年《盛者為王》手繪14個王者英雄、2018年《盛唐詩》原創15位盛唐詩人、2019年《愛餅呷會贏》嫦娥、吳剛變身潮人、2020年《拼搏上海灘》引入張愛玲和許文強為原型設計邀請大家來博餅,持續的人格化演繹,植入大眾心智,也讓非遺博餅在大眾記憶中有足夠的生命力。
憑借與時俱進的多平臺占位傳播,從福建到全國,從全國到海內外有華人的地方,微信公眾號、主流媒體、朋友圈廣告、游戲直播平臺、電臺、視頻網站、喜馬拉雅FM、抖音等等,好的內容佐之以好的平臺,三盛中國博餅節出圈水到渠成,不斷助推IP影響力。
除了利用多平臺進行流量裂變外、利用差異化人格演繹增強記憶點外,三盛集團連續兩年進行跨行業合作,推出車展版博餅番外篇,并開發首個博餅手游同款禮盒。而在線下,三盛集團在全國的樓盤項目、社區、商業內博餅節同樣如火如荼,用實景互動打破網絡虛擬感,打造“沉浸式”案場體驗,為公司項目引流,影響力持續得到釋放。
七年間游戲IP遍及全球五大洲、幾十個國家、幾千萬人次,三盛集團用實力打造出“有華人的地方就有三盛博餅”的現象級景象,真正讓博餅成為三盛企業文化IP。未來,三盛集團將持續傳播中國傳統文化,塑造與時代同頻共振的品牌形象。
中國大運河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供圖“館內詳細展現運河沿線非遺項目的同時,還設置了不少互動點位,為游客打造沉浸式體驗場景。”常恩福表示,市民、游客能在一步一景中體會大運河流域多元文化與非遺技藝的魅力。
“五一”假期以來,江門開平市赤坎華僑古鎮以“赤坎有咖味”咖啡文化節為核心,在3公里騎樓長廊中掀起文旅新風潮。從百年前赤坎人帶回的咖啡豆,到每日都有大型文藝演藝活動的文旅融合模式,赤坎華僑古鎮通過咖啡節實現了“華僑記憶-社區參與-產業創新”的
陳學朝展示剛剛出爐的小箬禮餅。陳學朝自小就十分喜愛吃禮餅,從17歲開始學習制作傳統禮餅,如今已經37年了。盡管店鋪位于鄉間,但學朝禮餅店制作的禮餅始終供不應求。陳學朝表示,未來,他計劃在保留核心工藝的基礎上,進一步探索低糖、小分量等健康化改
昨天,榮成漁民號子原生態民俗表演團15名演職人員啟程前往古都開封,代表山東省參加2017中國(開封)清明文化節暨全國民歌大賽及展演活動。據了解,2017中國(開封)清明文化節暨全國民歌展演活動,將于3月31日—4月2日在河南省開封市清明上河
此時,81歲的涼州臉譜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張發仁正揮毫潑墨,寥寥幾筆,一幅鐘馗醉酒的人物畫便躍然紙上。作為涼州臉譜非遺傳承人,張發仁見證了涼州臉譜的傳承與發展。無論是涼州臉譜、漢簡書法,還是繪畫、篆刻,我希望能為社會留下一些有用的東西,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