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8月23日從省文化和旅游廳獲悉,我省深入推進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五項行動”“五項行動”推進非遺保護傳承利用,不斷健全國家、省、市、縣四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體系,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已達99項。
法治保障引領行動。依據國家法律法規,我省近年來先后出臺《安徽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條例》《安徽省級文化生態保護區管理暫行辦法》《安徽省徽州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管理辦法》,編制《安徽省“十四五”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行動計劃》《安徽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認定與管理辦法》等規章制度,為全省非遺保護提供法治保障。
名錄體系建設行動。我省深入整理挖掘非遺代表性項目的歷史、文學、藝術和科學價值,將符合條件的非遺資源納入省、市、縣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體系予以保護。積極推薦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申報國家級代表性項目,認定公布五批省級非遺和六批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徽州文化生態保護區入選首批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故宮博物院駐安徽黃山市徽派傳統工藝工作站列入國家級傳統工藝工作站。
傳統工藝振興行動。我省發掘和運用傳統工藝所包含的文化元素和工藝理念,豐富傳統工藝的題材和產品品種,開發出一批手工精湛、面向大眾、具有非遺元素的傳統工藝品及衍生品。與故宮博物院合作,建設故宮文創館徽派傳統工藝館,推出故宮屋脊獸書簽尺等“安徽品牌”文創產品200余種。探索“非遺+扶貧”模式,建立阜南縣天億黃崗柳編、萬家和柳編及潛山市王河舒席3個非遺扶貧就業工坊。
展示展演推廣行動。我省開展非遺進景區、進校園、進社區、進軍營、進公共文化場館“五進”活動,舉辦中國非遺傳統技藝大展、長三角非物質文化遺產特展、全省傳統戲劇扶持項目匯演、“非遺購物節”等展演展示活動,并組織非遺項目參加中國成都國際非遺產節、中國原生民歌節等活動,展示徽風皖韻的非遺魅力。
傳承人記錄提升行動。全省已完成47名國家級、10名省級非遺傳承人采集記錄。依托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黃山職業技術學院,舉辦手工紙制造技藝、茶葉制作技藝等培訓班,已培訓傳承人600余名。
目前,我省擁有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3項,國家級99項,省級479項,市、縣級5600余項;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119名,省級792名,市、縣級7100余人;國家級非遺生產性保護基地3個,省級非遺傳承基地(所)87個。(張理想)
中國大運河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供圖“館內詳細展現運河沿線非遺項目的同時,還設置了不少互動點位,為游客打造沉浸式體驗場景。”常恩福表示,市民、游客能在一步一景中體會大運河流域多元文化與非遺技藝的魅力。
杭州博物館:歷史文化的集大成者杭州博物館可是杭州歷史文化的“代言人”。中國絲綢博物館:絲綢文化的夢幻之旅絲綢可是中國的一張亮麗名片,而中國絲綢博物館就是展示絲綢文化的絕佳之地。杭州工藝美術博物館:傳統工藝的魅力殿堂
非物質文化遺產logo設計理念通常體現傳承、獨特性等。下面小編將為大家介紹非物質文化遺產logo的設計理念及常見元素,一起來了解一下吧。一、非物質文化遺產logo設計理念有哪些?體現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獨特性和多樣性,展示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特
泉州是座歷史悠久的城市,不僅以其獨特的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吸引著游客,更以其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讓人流連忘返。位于泉州僑鄉體育中心內的泉州非物質文化遺產館,就是一座集展示、傳承、研究和教育為一體的文化殿堂。除了豐富的展品展示,非遺館還設有非遺
7月17日,學校“牛鼓喧天,遺然‘志’得”暑期社會實踐團相繼走進陜西非物質文化遺產陳列館(以下簡稱陳列館)、西安非物質文化遺產博物館(以下簡稱非遺館)參觀學習,切身感受非遺魅力,助推非遺傳承發展,堅定文化自信。陳列館是陜西首個全面、系統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