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南早網
在很多用戶的印象中,玩物得志APP不單單是一家文玩電商平臺,它還承擔了一定的社會責任,在過去的幾年時間里,玩物得志APP多次組織了以非遺為主題的活動,深入挖掘傳統文化價值,讓非遺藝術更好地進行傳承。
玩物得志APP在發展的過程中密切地關注與平臺有關的各種文化藝術形式,平臺得知近些年很多非遺藝術正在遭遇著無法很好地進行展現以及傳承的尷尬境況,這種現象的出現是多方面因素導致的,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很多非遺文化難以觸網,導致它們逐漸地被人們所淡忘。為此,玩物得志APP專門策劃了“非遺國風集”活動,將數字技術與傳統文化進行融合。
據了解,這次活動吸引了數十家非遺機構和知名品牌方競相參會,大家對這樣的活動都非常的支持,最終有300余家商家現場參會。活動也受到了眾多網友的廣泛關注,累計傳播覆蓋人數超過8000萬,吸引了5萬人觀看了非遺直播,達到了極為理想的宣傳效果。本次活動的成功舉辦,也為玩物得志APP借助數字技術對非遺文化進行傳承提供了經驗。
在玩物得志APP看來,僅僅對非遺進行宣傳還不夠,更要尋找那些對這些藝術感興趣,且樂于接過“接力棒”的人群。為此,玩物得志APP聯合其他機構共同舉辦了“浙江省非遺手工藝高校聯盟啟動儀式”,同時推出了“百匠直播·非遺手工藝直播數字營銷人才培育計劃”。活動邀請了一批國家級非遺傳承人,探討“匠人+平臺+高校”合作模式,讓非遺藝術不斷層。
為了幫助非遺藝術產業帶更好地對產品進行銷售,激發出地區發展非遺產業的動力,玩物得志APP深入南陽、莆田、瑞麗等地尋找傳統手藝人,通過直播、短視頻等多元化方式,為他們提供更大的舞臺,打造對非遺產品進行集中展示與銷售的渠道,幫助手工藝者脫貧致富。此舉得到了當地相關部門的點贊,在文玩電商行業起到了帶頭示范作用。
今后的時間里,玩物得志APP將繼續使用數字化技術改造傳統文化市場、非遺市場,對商家進行大力扶持,在IP化打造等方面進行嘗試,推動非遺邁入全民數字化傳播時代。
舉報/反饋
中國大運河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供圖“館內詳細展現運河沿線非遺項目的同時,還設置了不少互動點位,為游客打造沉浸式體驗場景。”常恩福表示,市民、游客能在一步一景中體會大運河流域多元文化與非遺技藝的魅力。
“五一”假期以來,江門開平市赤坎華僑古鎮以“赤坎有咖味”咖啡文化節為核心,在3公里騎樓長廊中掀起文旅新風潮。從百年前赤坎人帶回的咖啡豆,到每日都有大型文藝演藝活動的文旅融合模式,赤坎華僑古鎮通過咖啡節實現了“華僑記憶-社區參與-產業創新”的
陳學朝展示剛剛出爐的小箬禮餅。陳學朝自小就十分喜愛吃禮餅,從17歲開始學習制作傳統禮餅,如今已經37年了。盡管店鋪位于鄉間,但學朝禮餅店制作的禮餅始終供不應求。陳學朝表示,未來,他計劃在保留核心工藝的基礎上,進一步探索低糖、小分量等健康化改
昨天,榮成漁民號子原生態民俗表演團15名演職人員啟程前往古都開封,代表山東省參加2017中國(開封)清明文化節暨全國民歌大賽及展演活動。據了解,2017中國(開封)清明文化節暨全國民歌展演活動,將于3月31日—4月2日在河南省開封市清明上河
此時,81歲的涼州臉譜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張發仁正揮毫潑墨,寥寥幾筆,一幅鐘馗醉酒的人物畫便躍然紙上。作為涼州臉譜非遺傳承人,張發仁見證了涼州臉譜的傳承與發展。無論是涼州臉譜、漢簡書法,還是繪畫、篆刻,我希望能為社會留下一些有用的東西,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