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侗人文庫”揭牌儀式在貴州省黎平縣舉行,標志著黎平縣對侗民族文化研究、傳承和弘揚邁上一個嶄新的臺階,開啟了黎平深化對“侗族大歌”等非遺文化研究新的篇章。
黎平縣委常委、縣人民政府副縣長勞文輝,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楊志勛,縣政協副主席楊勝華等出席揭牌儀式。
揭牌儀式后,與會人員還實地參觀了“侗人文庫”建設情況,并開展侗文化保護傳承交流座談。
“侗人文庫”揭牌儀式。石正宏攝
據悉,該項目是由“侗人文化(北京)有限公司”投資200余萬元建設的首家“侗人文庫”,2021年12月建成,位于黎平縣天璽灣,是一家非盈利性民間侗族文化研究服務場所。目前,文庫主要收藏有侗族著名文化研究學者現年79歲高齡的鄧敏文和夫人龍月江數十年來收集、珍藏、整理、撰寫的諸多有關侗族文化研究的珍貴資料,其中與侗族文化有關書籍約2000冊,與其他少數民族有關書籍1000余冊,資料種類包含書籍、民間手抄資料、錄音錄像、照片、文章等。文庫現已收藏有各種書籍4000余冊,是研究侗民族文化的資料“寶庫”。
“侗人文庫”和鄧敏文的家鄉情懷
自1986年10月“侗族大歌”在法國巴黎秋季藝術節上驚艷亮相,到2009年9月侗族大歌正式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23年,侗族大歌從無人知曉,到一步步走入人們視野,更載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這其中,不僅有侗民族同胞的文化自信和文化堅守,更有一大批默默無聞、長期致力于侗民族文化研究、保護、傳承的“侗人”辛勤付出。鄧敏文,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鄧敏文1943年出生于黎平縣竹坪村一個侗族農民家庭,從小對侗族大歌耳濡目染,對侗族文化充滿感情。1991年,還在北京工作的他,當了解到侗族大歌等民族文化保護處境艱難、傳承困難,甚至有面臨失傳的危險后,令他十分憂慮。之后,他通過自媒體發表文章《救救大歌》,向社會呼吁,引起全國侗學界的共鳴。2002年后,鄧敏文多次呼吁,經多方協調努力,黎平縣各中小學校開始組建侗族大歌隊,培養侗族文化人才。2003年,黎平縣啟動“侗族大歌搶救、保護、傳承與發展”項目,并啟動侗族大歌非遺申報工作。鄧敏文還籌集20余萬元資金,在黎平縣巖洞鎮巖洞村四洲寨創建“侗人文化家園”,開展侗族文化保護與傳承工作……直至后來“侗族大歌”申遺成功。
歷史上,侗族人民沒有本民族文字,多靠口口相授,或借用漢字書寫、記錄本民族文化。受各種因素制約,涉及侗民族文化相關資料大多零星散落在民間,或掌握在少數記錄者個人手中。同時,部分專家學者搜集到的侗人文化資料或創作、研究的成果大多也未能得到有效保存,難以實現成果分享和向外界傳播。為解決這些長期困擾侗民族文化研究、傳承中的難題,2003年退休后,鄧敏文回到家鄉黎平,籌劃建立“侗人文庫”,并將自己多年來的研究成果和國內外侗族學者的著作、侗學書籍及有關侗族研究資料集中收錄,為侗族人民和熱愛侗族文化的研究學者提供堅實支撐,全力為侗族文化保護、研究、傳承和發展作出自己貢獻。
侗文化保護傳承交流座談會。石正宏攝
凸顯文化力量助力高質量發展
民族文化和生態文化是黎平縣的發展優勢,也是兩大“寶貝”。以“侗族大歌”為代表的侗民族文化,更是璀璨奪目,豐富多彩,發展優勢得天獨厚。“侗人文庫”揭牌后,黎平將進一步發揮侗民族文化助力高質量發展文化平臺作用,積極用好與廣州佛山對口幫扶機制,依托民族文化資源優勢,爭取項目資金支持,極力推動當地民族文化和旅游產業融合發展。
風好帆正懸,奮進正當時。當前,黎平正搶抓重大歷史機遇,找準突破口,用好用足政策,加大挖掘、整理侗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發揮資源優勢,圍繞打造黔湘桂三省(區)侗民族文化中心,凝聚各方之智,匯聚各方之力,奮力譜寫民族文化保護、傳承、弘揚高質量發展新篇章。(楊勝澤)
作為世界上最古老的運河,一個數字難掩其中的自豪,中國大運河比十九世紀修筑的蘇伊士運河長十多倍,比1914年通航的巴拿馬運河長三十幾倍,比世界十大運河加起來的總長度還要長。面對如此宏大的工程,榮膺世界遺產項目稱號名副其實,眾望所歸。都說上善若
中國大運河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供圖“館內詳細展現運河沿線非遺項目的同時,還設置了不少互動點位,為游客打造沉浸式體驗場景。”常恩福表示,市民、游客能在一步一景中體會大運河流域多元文化與非遺技藝的魅力。
“五一”假期以來,江門開平市赤坎華僑古鎮以“赤坎有咖味”咖啡文化節為核心,在3公里騎樓長廊中掀起文旅新風潮。從百年前赤坎人帶回的咖啡豆,到每日都有大型文藝演藝活動的文旅融合模式,赤坎華僑古鎮通過咖啡節實現了“華僑記憶-社區參與-產業創新”的
陳學朝展示剛剛出爐的小箬禮餅。陳學朝自小就十分喜愛吃禮餅,從17歲開始學習制作傳統禮餅,如今已經37年了。盡管店鋪位于鄉間,但學朝禮餅店制作的禮餅始終供不應求。陳學朝表示,未來,他計劃在保留核心工藝的基礎上,進一步探索低糖、小分量等健康化改
杭州博物館:歷史文化的集大成者杭州博物館可是杭州歷史文化的“代言人”。中國絲綢博物館:絲綢文化的夢幻之旅絲綢可是中國的一張亮麗名片,而中國絲綢博物館就是展示絲綢文化的絕佳之地。杭州工藝美術博物館:傳統工藝的魅力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