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市的風物,經歷了漫長時光的沉淀,在歲月的芳華中,往往會帶給我們不一樣的驚喜,在浙江的東南部,有一座歷史文化底蘊深厚的城市,這座城市有個響亮的名字,叫做溫州。
溫州擁有兩千多年的建城史,是一個自然風景秀美,歷史底蘊豐厚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走進溫州非遺館,走進兩千多年的溫州歷史,溫州的非遺館位于龍灣區文化用品市場B幢三樓,于2012年12月建成開放,這次來到溫州,我是特意尋覓而來。
提前溫州,有這樣一句話,只要有鳥兒飛到的地方,就有溫州人的足跡,我曾經看過一張溫州人的足跡地圖,遍布世界整個七大洲,溫州文化是以以農商文明與事功哲學為特征的甌越文化為主。
據資料顯示,溫州目前共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名冊)項目4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34項、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145項、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747項。這個數字看著是不是就很驚人?
漫步在溫州非遺館內,感受這座城市兩千多年歷史的悠悠古韻,溫州市非遺館現設有藍夾纈館、龍舟館、甌窯館、貝螺館4個專題館和11個縣(市、區)分展廳,還包括百工一條街、互動區等板塊。
色彩絢麗的民間非遺,在久遠的歲月中發展保存延續,是人類歷史文化的重要體現,也是祖先留給后代的寶貴遺產,雖然有很多實用性已經不是很大,可依然值得我們保存發揚。
在非遺館內看到的廊橋,讓我十分好奇,這是來自溫州泰順的廊橋工藝,古人制作廊橋的時候,巧妙地利用力學原理,整座橋身不用一顆釘子而聞名于世,即使是現代,對于這樣的廊橋工藝依然十分贊嘆。
在泰順境內保存完好的唐、宋、明、清代的木拱廊橋達30余座,其數量之多、工藝之巧,都讓見過的人大家感慨,作為一項非遺,已經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急需保護的非遺名錄。
溫州的蛋畫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這是我第一次看到,對于在小小的蛋殼上面畫出這么精美的畫來,還是很驚奇的,小小蛋畫為我們呈現了一個色彩絢麗的大千世界。
對于中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我一直特別感興趣,這次在溫州能看到專門的非遺館,感覺還是很值的,因為很多城市的非遺一般都在博物館內,很少會有單獨的展館,來把每一個地方的非遺完整的展示出來。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產生過程,一般都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很多還是通過世代相承的傳統文化表現形式,經過漫長的時光,保留下來的財富。
溫州的方言也被評為中國最難懂方言之一,就連溫州本地,相鄰的兩個縣城,說話也有著不同的口音,溫州的非遺也呈現著不同的文化魅力,古代的時候,溫州古為甌地,也稱東甌 ,一直到了唐時,才正式叫做溫州。
整個溫州下轄4區、2市、5縣,每一個地方的特色都不一樣,非遺館內共展出與溫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有關的展品近千件,展品分區展出,代表了溫州不同地區的非遺展品,讓人目不暇接。
溫州非遺館的展館最大程度的體現了地方文化特色,在布展上著力彰顯溫州“百工之城”“南戲故里”“曲藝之鄉”的特色。
非遺館內的樂清黃楊木雕、藍夾纈技藝、木活字印刷技術、木拱橋傳統營造技藝、甌繡、甌塑、溫州鼓詞等富有溫州地域特色、能夠代表溫州文化形象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為主要展陳內容。
中國地四大發明一直都是我們的驕傲,在非遺館內,我看到了來自瑞安平陽坑鎮東源村和曹村鎮西前村,有完整保留且仍在用木活字印刷技藝制作宗譜。
2008年,“木活字印刷術”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0年11月,“木活字印刷術”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急需保護的非遺名錄。
中國大運河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供圖“館內詳細展現運河沿線非遺項目的同時,還設置了不少互動點位,為游客打造沉浸式體驗場景。”常恩福表示,市民、游客能在一步一景中體會大運河流域多元文化與非遺技藝的魅力。
溫州非遺老溫州在每年的農歷二月,會舉辦形式多樣的民俗活動,其中要數攔街福聲勢浩大。古代溫州民間有“春許冬還”的習俗。農歷二月還有這些民俗瞿溪人有句俗話,“有心拜年,二月初一不遲”。農歷二月初二,溫州人還有吃芥菜飯的民俗。
杭州博物館:歷史文化的集大成者杭州博物館可是杭州歷史文化的“代言人”。中國絲綢博物館:絲綢文化的夢幻之旅絲綢可是中國的一張亮麗名片,而中國絲綢博物館就是展示絲綢文化的絕佳之地。杭州工藝美術博物館:傳統工藝的魅力殿堂
非物質文化遺產logo設計理念通常體現傳承、獨特性等。下面小編將為大家介紹非物質文化遺產logo的設計理念及常見元素,一起來了解一下吧。一、非物質文化遺產logo設計理念有哪些?體現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獨特性和多樣性,展示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特
泉州是座歷史悠久的城市,不僅以其獨特的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吸引著游客,更以其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讓人流連忘返。位于泉州僑鄉體育中心內的泉州非物質文化遺產館,就是一座集展示、傳承、研究和教育為一體的文化殿堂。除了豐富的展品展示,非遺館還設有非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