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李繼龍
12月7日,2022“BMW中國文化之旅”正式發布了由“清華大學美術學院-BMW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創新基地”(以下簡稱:創新基地)和清華青島藝術與科學創新研究院編纂、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發行,中國教育發展基金會寶馬愛心基金資助的《大美中國:非遺保護創意創新案例集》(以下簡稱:《案例集》),以及由創新基地清美師生與非遺傳承人合作開發設計的系列非遺文創品。
在華晨寶馬即將迎來公司成立20周年之際,寶馬企業社會責任以切實的創新社會成果,向中國社會的非遺保護事業獻禮,守護非遺文化,完美詮釋“家在中國”的理念。
打開鳳凰新聞,查看更多高清圖片《大美中國:非遺保護創意創新案例集》發布
據了解,《案例集》通過傳承人分享及導師評述的方式,集結了具有創新代表性的29位非遺傳承人與清華美院導師一對一合作的案例,生動、詳實地記錄了“設計師+非遺傳承人”合作的歷程、經驗與心得,集中反映了近年來非遺傳承人在“非遺走進現代生活”進程中關于消費者洞察、產品設計、市場化營銷等方面的思考、探索與創新實踐。《案例集》將于2023年1月正式上市發行。
《大美中國:非遺保護創意創新案例集》發布
寶馬集團大中華區總裁兼首席執行官高樂先生表示:“多年來,寶馬集團將可持續發展作為企業戰略核心。對于我們而言,可持續發展不僅僅意味著綠色低碳,更關乎人與環境、社會的和諧發展與互動。16年來,‘BMW中國文化之旅’在各地方政府和權威學術機構的大力支持下,為中國社會非遺保護事業做出了重要貢獻,體現了寶馬集團‘家在中國’的理念。我們將繼續致力于中國傳統文化創新保護與傳承,助力傳統技藝煥發新的活力,以新的時代風貌貢獻‘美麗家園’。”
清華美院BMW非遺保護創新基地孵化的云南非遺文創品——鶴慶銀器鍛制技藝系列作品
同時,創新基地全新發布云南非遺文創品。這些作品是創新基地賦能2021“BMW中國文化之旅”云南探訪的非遺傳承人,以“做中學”的模式共同設計開發的非遺文創品。全新發布的云南非遺文創品將連同創新基地海南、遼寧的文創品一起于2022“BMW中國文化之旅”非遺保護創新成果展上展出。
清華美院BMW非遺保護創新基地孵化的云南非遺文創品——《祥冠》
本次非遺保護創新成果展匯集的非遺文創精品,均為首次在國家級展館面向公眾長期展出。這些非遺文創品由清華美院導師和非遺傳承人以一對一“做中學”的研培模式共同創作設計,清美師生與非遺傳承人互相學習,相得益彰。
清華美院BMW非遺保護創新基地孵化的云南非遺文創品——《樂山水》
一方面保留了傳統非遺的精湛技藝及其文化內涵,同時以助力“非遺走進現代生活”為宗旨,以設計思維開發更契合現代消費者市場消費習慣及偏好的非遺文創品,是將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的創新性探索。
清華美院BMW非遺保護創新基地孵化的云南非遺文創品——《石榴花系列汽車內飾
秉持“家在中國”的理念,寶馬集團在中國持續為客戶、為當地社會、為中國汽車工業創造價值,驅動共同發展。BMW相信:卓越的企業不僅僅注重于業績與盈利,而應更多地“聯結”利益相關方,共同解決切實的社會問題,貢獻于本地社會。
密切關注并深刻理解中國政府及社會關注的社會議題,BMW企業社會責任聚焦“文化保護” 、“社會發展”和“環境保護”三個社會議題,通過“BMW中國文化之旅”、“BMW兒童交通安全訓練營”、“BMW童悅之家” 及 “BMW美麗家園行動”四個旗艦項目,持續為更美好的中國社會做出貢獻。
課堂上,石家莊學院注重將非遺技藝與現代設計理念深度融合,鼓勵學生設計開發既保留傳統韻味又契合現代需求的非遺作品,進一步激發學生的非遺傳承熱情。“當非遺走進生活,我越來越發現蘊含在傳統文化中的美。
陳歆彤)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豐富社區居民精神文化生活,近日,南園街道南華社區以民生微實事為基礎,精心策劃并開展“老手藝,新鄰居”非遺系列文化活動。一位參與活動的居民贊嘆道:“年輕時只聽說過這些老手藝,沒想到現在能親手嘗試,既能學知識又能
絨花,這一歷史悠久的民間傳統手工藝在今天又煥發出新的光彩。傳統手工藝品的延續重在守正創新,是將多元文化與工藝相結合。工藝美術是流傳于民間,在競爭、沖突與融合下推動向前的活物,而不應只是被收藏在博物館里,這對傳統手工藝來說無異于抹殺。
共繪傳承夢”主題社會實踐活動,深入文化館,探索黃河流域文化,發掘傳統精髓的神韻魅力。晨光熹微時,“賡織”——守藝人非遺傳承實踐團來到黃河文化館,在展館工作人員的帶領下,同學們有序進入的展館進行參觀。隨后,實踐團順著黃河在東營流過的痕跡先后參
以民俗活動為韻、文旅融合為調、多元產品為拍,端午假期河北文旅奏響了“傳統與潮流共振”的活力樂章。端午假期,全省各地舉辦民俗表演、非遺市集等文化活動1000余場,吸引八方游客前來深度體驗。親子游熱度攀升,文旅融合“點亮”童年。文旅產品供給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