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探竹編文化 傳非遺技藝——記袁花分宮花溪少兒社團走進非遺活動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自古以來竹就是被歌頌的對象,它堅韌、頑強、筆直向上,正因此,人們將它作為材料制成了許許多多的竹編制品。傳統的竹編工藝可上溯至新石器時代,至今已有數千年的歷史。它是中國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2008年6月7日,竹編被批準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一份極其寶貴的歷史遺產。
為了激發青少年學習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興趣,推進竹編技藝的學習和傳播,12月10日,市青少年宮袁花分宮(袁花鎮鄉村“復興少年宮”)組織花溪小記者團和花溪少兒書畫社開展了“探竹編文化 傳非遺技藝”花溪少兒社團活動,帶領大家感受傳統技藝的魅力。
本次活動中我們邀請到了袁花鎮竹編工藝傳承人蔡甫良老師為社團成員們講解常用竹編的基本方法:通過一挑一壓,來完成簡單的竹編工藝品。在這一挑一壓的過程中,孩子們感受到了竹編的獨特魅力。
了解了基本的方法后,成員們在蔡老師的帶領下,開啟了竹編船的制作。
漸漸的成員們手中的一艘艘小船開始展露風貌……
博大精深的竹編文化伴隨著簡單有趣的動手過程,激發了青少年的興趣和參與熱情。也讓孩子們體會到中國傳統非遺技藝的神奇魅力。傳統工藝的延續,靠傳承,更靠傳播。在指尖和篾條的起落間,將竹編文化進行傳承。
(文/馬文維)
這些你會感興趣
1. 海寧市中小學美術新課程專題培訓暨《潮·美育》項目化美術特色課程展示活動圓滿結束!
2. “紅心向黨·匠心育人”海寧市第十屆少兒模型比賽圓滿落幕!
3. 喜報|青少年宮學員在非專業級軟件能力認證 CSP-J/S中喜獲佳績
●END●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
中國大運河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供圖“館內詳細展現運河沿線非遺項目的同時,還設置了不少互動點位,為游客打造沉浸式體驗場景?!背6鞲1硎?,市民、游客能在一步一景中體會大運河流域多元文化與非遺技藝的魅力。
“五一”假期以來,江門開平市赤坎華僑古鎮以“赤坎有咖味”咖啡文化節為核心,在3公里騎樓長廊中掀起文旅新風潮。從百年前赤坎人帶回的咖啡豆,到每日都有大型文藝演藝活動的文旅融合模式,赤坎華僑古鎮通過咖啡節實現了“華僑記憶-社區參與-產業創新”的
陳學朝展示剛剛出爐的小箬禮餅。陳學朝自小就十分喜愛吃禮餅,從17歲開始學習制作傳統禮餅,如今已經37年了。盡管店鋪位于鄉間,但學朝禮餅店制作的禮餅始終供不應求。陳學朝表示,未來,他計劃在保留核心工藝的基礎上,進一步探索低糖、小分量等健康化改
杭州博物館:歷史文化的集大成者杭州博物館可是杭州歷史文化的“代言人”。中國絲綢博物館:絲綢文化的夢幻之旅絲綢可是中國的一張亮麗名片,而中國絲綢博物館就是展示絲綢文化的絕佳之地。杭州工藝美術博物館:傳統工藝的魅力殿堂
昨天,榮成漁民號子原生態民俗表演團15名演職人員啟程前往古都開封,代表山東省參加2017中國(開封)清明文化節暨全國民歌大賽及展演活動。據了解,2017中國(開封)清明文化節暨全國民歌展演活動,將于3月31日—4月2日在河南省開封市清明上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