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光明日報》文化新聞版刊發文章《用新技術訴說古老非遺故事》,就文化和旅游部首度開展"云游非遺"全線上推廣活動做出相關報道。其中提及《酷狗非遺音樂圖鑒》,通過平臺大數據分析,發現許多"非遺新青年",他們為非遺的活態傳承帶來無限可能?!豆饷魅請蟆肪痛酥赋?"讓年輕人成為非遺傳承的實踐者,是非遺傳承的必由之路"。
據報道,今年6月13日是"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遺產日前夕,由文化和旅游部主辦,中國演出行業協會聯合酷狗音樂在內的8大網絡平臺承辦的"云游非遺·影像展"已于6月8日全面啟動。
受主辦方邀請,一群活躍在舞臺和熒屏,有著眾多年輕粉絲的知名演藝人,紛紛在此次影像展中為非遺"打Call",他們化身"非遺守護人",積極投身到影像展活動中,參與了"這就是非遺"系列短視頻的錄制,為青少年朋友講述身邊的非遺故事,身體力行助力非遺傳承。
名人明星充分發揮"吸睛作用",把自身的流量轉化成了傳承的能量,很多年輕人由此成為喜愛非遺的"新青年"??峁芬魳啡涨鞍l布的《酷狗非遺音樂圖鑒》顯示,"非遺"相關音樂在平臺中累計播放已達574億次,時長約32億小時,相當于36.5萬年。這個龐大數字的背后,是超過1億的90后、00后新生代網友對非遺的"流連忘返"。單以昆曲這一門類為例,90后、00后群體在過去一年內通過酷狗收聽了27.5萬次昆曲,播放時長累計超過16萬小時。
《光明日報》還指出,"此次云游非遺·影像展立足年輕人聚集的網絡平臺,以跨界的方式,讓非遺無界"。在6月8日當天,酷狗音樂還上線了"聽見非遺·音樂留聲機"專區,作為參與此次非遺盛會的唯一一家音樂平臺,酷狗圍繞"音樂類非遺"主題,在專區集中展示了戲曲、民歌、曲藝以及非遺新音樂等數字內容,并將在遺產日當天,邀請國家一級演員、粵劇名家彭慶華,與多位古風音樂人聯袂直播,用歌舞表演的方式傳遞非遺的文化魅力。
《光明日報》就此評價認為,酷狗音樂通過音頻、視頻、直播等多種方式,以年輕化的表達推動非遺音樂的傳播與傳承。
”李茜認為,中國傳統民俗手工藝品不只講究用,更講究情,每一件物品都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例如,女紅被稱為母親的藝術,它們不僅美在外在,更美在內涵,每一個花紋都經過奇思妙想,每一針一線都經過手的溫度,每一件成品都飽含著濃濃的親情,“這也是中國
課堂上,石家莊學院注重將非遺技藝與現代設計理念深度融合,鼓勵學生設計開發既保留傳統韻味又契合現代需求的非遺作品,進一步激發學生的非遺傳承熱情。“當非遺走進生活,我越來越發現蘊含在傳統文化中的美。
據中國工藝美術協會副秘書長侯惠哲介紹,現在工藝美術行業分為傳統手工藝品和現代工藝品生產兩大類。普查報告顯示,我國現共有省級以上工藝美術大師1787人,其中中國工藝美術大師365人。一邊是現代設計藝術專業的擴招與相對過剩,一邊是工藝美術專業的
陳歆彤)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豐富社區居民精神文化生活,近日,南園街道南華社區以民生微實事為基礎,精心策劃并開展“老手藝,新鄰居”非遺系列文化活動。一位參與活動的居民贊嘆道:“年輕時只聽說過這些老手藝,沒想到現在能親手嘗試,既能學知識又能
絨花,這一歷史悠久的民間傳統手工藝在今天又煥發出新的光彩。傳統手工藝品的延續重在守正創新,是將多元文化與工藝相結合。工藝美術是流傳于民間,在競爭、沖突與融合下推動向前的活物,而不應只是被收藏在博物館里,這對傳統手工藝來說無異于抹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