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中牟縣又有七人被認定為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
12月19日鄭州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公布鄭州市第六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名單,中牟縣申報的胡云峰、郭曉山、李玉忠、韓小會、謝偉、張小金、劉艷等7人名列其中。至此,中牟縣的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由原先的44位,上升到51位。
中牟縣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是從2008年開始的,這項工作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和大力支持下,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績,目前已有7個省級保護項目,5個省級代表性傳承人;37個市級保護項目,51位市級代表性傳承人;114個縣級項目,223位縣級代表性傳承人。項目涉及民間文學,傳統音樂、傳統手工藝等十大門類。
中牟縣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深入貫徹落實“讓收藏在博物館里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來,豐富全社會歷史文化滋養”的指示精神。加大力度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挖掘、不斷加強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宣傳。讓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成果惠及社會,融入百姓人家。從而形成了獨具中牟特色非物質文化遺產體系,為中牟文化事業的發展起到了極積的促進作用。
這次公布的鄭州市第六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是經個人申報、區縣(市或市直單位)推薦、專家小組初評、專家委員會審議、媒體公示等程序認定的,全市公布八大門類71名代表性傳承人中,中牟縣有5個門類7個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的7位代表性傳承人獲此殊榮。他們分別是:小胡武進士的傳說:胡云峰、箜篌城的傳說:郭曉山、二鬼背跌:李玉忠、二洪拳(大呂二洪拳):韓小會、瓜豆醬制作技藝,謝偉、五香兔肉制作技藝,張小金、中醫診療法(張氏皮膚病療法):劉艷
據了解,代表性傳承人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承載者和傳遞者,是非物質文化遺產活態傳承的代表性人物,是重要的人才資源,是非物質文化遺產飛速發展的生力軍。此次胡云峰等市級傳承人的成功申報,對推動中牟縣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有著重要的作用,他們也必將為中牟縣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傳播貢獻更大的力量。
(官渡樵夫、白俊杰文/圖)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
”李茜認為,中國傳統民俗手工藝品不只講究用,更講究情,每一件物品都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例如,女紅被稱為母親的藝術,它們不僅美在外在,更美在內涵,每一個花紋都經過奇思妙想,每一針一線都經過手的溫度,每一件成品都飽含著濃濃的親情,“這也是中國
課堂上,石家莊學院注重將非遺技藝與現代設計理念深度融合,鼓勵學生設計開發既保留傳統韻味又契合現代需求的非遺作品,進一步激發學生的非遺傳承熱情。“當非遺走進生活,我越來越發現蘊含在傳統文化中的美。
據中國工藝美術協會副秘書長侯惠哲介紹,現在工藝美術行業分為傳統手工藝品和現代工藝品生產兩大類。普查報告顯示,我國現共有省級以上工藝美術大師1787人,其中中國工藝美術大師365人。一邊是現代設計藝術專業的擴招與相對過剩,一邊是工藝美術專業的
每一座城市,都隱匿著獨屬于自己的非遺珍寶,等著我們去發掘和感受。有著“東方水城”美譽的蘇州,其非物質文化遺產同樣光彩照人。這些非遺項目不但彰顯了中國傳統文化與藝術的精華,更是咱們民族智慧與創造力的成果。讓我們一同去發掘并感受這些非遺文化,領
非物質文化遺產,如高腔藝術,承載著豐富的歷史與情感,正因此在當代生活中煥發著新的生機。這個傳承不僅僅是技藝的延續,更是文化和情感的交匯。楊百能日復一日的教導,不僅讓這門藝術得以傳承,更賦予了它生命的內涵。他明白,這不僅是對父輩手藝的傳承,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