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聞網
在外界看來,中國在“非遺”領域取得的亮眼成績,既離不開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越性,更離不開對“非遺”保護的重視。
作者:郭超凱
沿著隴海蘭新線鐵路一路往西,江蘇的昆曲、南京云錦,甘肅等地盛行的花兒,新疆的瑪納斯……這些人們耳熟能詳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承載著濃厚的歷史氣息,保留了鮮明的民族特色,是一部濃縮的中國民俗文化“百科全書”。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傳并視為其文化遺產組成部分的各種傳統文化表現形式,以及與傳統文化表現形式相關的實物和場所。隨著2020年12月太極拳和送王船申遺成功,中國已有42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冊),位居世界第一。資料圖:廈門海滄鐘山送王船文化節,當地民眾扛著王船游境。中新社記者 張斌 攝中國為何會成為世界上非物質文化遺產最多的國家?這首先得益于悠久的歷史和傳統文化的良好傳承。無論是有著3000多年歷史的古琴藝術,還是2000多年前始于春秋戰國時期的端午節文化,又或是二十四節氣、書法、篆刻等,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歷經漫長歲月,依然扎根于社會,經久不衰。其次,中國56個民族在交流交往中創造出了許多惠澤后世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為全人類留下了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除漢族非遺項目以外,新疆維吾爾木卡姆、侗族大歌、蒙古族長調民歌、赫哲族伊瑪堪等15項少數民族文化藝術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占中國“非遺”總數的1/3以上。各少數民族世代相傳的“非遺”文化,承載著歲月的痕跡,成為中華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資料圖:侗族女子表演侗族大歌。吳練勛 攝事實上,中國歷來注重文化遺產保護。自2004年加入《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以來,中國政府不斷加大發掘和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力度,并將每年6月的第2個星期六定為“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從搶救保護到建章立制,在過去10多年的“非遺”保護實踐中,許多“中國經驗”得到國際社會的認可。資料圖:2020年6月13日是“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河北石家莊的小朋友們在家長陪伴下親手制作非遺手工藝品“皮影”。圖為小朋友們展示自己制作的“皮影”作品。中新社記者 翟羽佳 攝2005年6月,中國展開了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首次普查工作。2009年6月原文化部公布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總數近87萬項。據不完全統計,五年時間里,76萬人次參與了這次“摸家底”工作,投入經費3.7億元,走訪民間藝人86萬人次,收集珍貴實物和資料26萬多件……在外界看來,中國在“非遺”領域取得的亮眼成績,既離不開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越性,更離不開對“非遺”保護的重視。中共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將其作為治國理政的重要思想文化資源。近年來,習近平總書記心系“非遺”,在地方考察調研時多次為“非遺”項目點贊。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言,“中華文明經歷了5000多年的歷史變遷,但始終一脈相承,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讓傳統藝術、“非遺”項目在當代社會中延續與創新,中華文化才能向世界展現出永久魅力和時代風采。對即將迎來百年華誕的中國共產黨來說,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既可以為世界各地民眾打開一扇了解中華文化的窗口,也能為立黨興黨強黨提供豐厚的文化滋養。原標題:《【中國共產黨的“十萬個為什么”】中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為什么是世界最多的?》
編輯:高萌
責編:王珊珊
RECOMMEND推薦閱讀為什么打了新冠疫苗還感染?高福:可能要補第三針
兒童內衣廣告疑涉“軟色情”?網友:令人作嘔
黃河大堤內現大量死豬?!官方回應
中國大運河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供圖“館內詳細展現運河沿線非遺項目的同時,還設置了不少互動點位,為游客打造沉浸式體驗場景。”常恩福表示,市民、游客能在一步一景中體會大運河流域多元文化與非遺技藝的魅力。
“五一”假期以來,江門開平市赤坎華僑古鎮以“赤坎有咖味”咖啡文化節為核心,在3公里騎樓長廊中掀起文旅新風潮。從百年前赤坎人帶回的咖啡豆,到每日都有大型文藝演藝活動的文旅融合模式,赤坎華僑古鎮通過咖啡節實現了“華僑記憶-社區參與-產業創新”的
陳學朝展示剛剛出爐的小箬禮餅。陳學朝自小就十分喜愛吃禮餅,從17歲開始學習制作傳統禮餅,如今已經37年了。盡管店鋪位于鄉間,但學朝禮餅店制作的禮餅始終供不應求。陳學朝表示,未來,他計劃在保留核心工藝的基礎上,進一步探索低糖、小分量等健康化改
杭州博物館:歷史文化的集大成者杭州博物館可是杭州歷史文化的“代言人”。中國絲綢博物館:絲綢文化的夢幻之旅絲綢可是中國的一張亮麗名片,而中國絲綢博物館就是展示絲綢文化的絕佳之地。杭州工藝美術博物館:傳統工藝的魅力殿堂
昨天,榮成漁民號子原生態民俗表演團15名演職人員啟程前往古都開封,代表山東省參加2017中國(開封)清明文化節暨全國民歌大賽及展演活動。據了解,2017中國(開封)清明文化節暨全國民歌展演活動,將于3月31日—4月2日在河南省開封市清明上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