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報訊(記者葉子申)近日,文化和旅游部辦公廳發布《文化和旅游部辦公廳關于公布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的通知》,認定445家單位為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廈門市新增廈門惠和股份有限公司、廈門正人珠繡技藝傳習所、廈門市思明區文化館三家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
廈門珠繡。蘇華琦攝
惠和影雕。
記者從廈門市文旅局獲悉,近年來,廈門創新探索出非遺活態保護傳承的“廈門經驗”,走出制度化、系統化、融合化的傳承發展之路,讓廈門非遺和閩南文化煥發新時代的華彩。
此前,我國首部地方文化保護專項法規《廈門經濟特區閩南文化保護發展辦法》出臺,為閩南非遺保護提供了堅實的法制保障。廈門市與馬來西亞馬六甲州具體開展申報的“送王船”項目也成功列入人類非遺代表作名錄。
此外,依托市、區文化館,廈門市先后建立起市級非遺展示廳1個、區級展示廳(中心)3個,各非遺項目專題館廳23個。廈門市還積極組織非遺傳承人參加“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群研培計劃”,提升傳承能力;普及傳習教育,注重修復和保護閩南語語言環境,堅持開展閩南方言與文化進校園活動;鼓勵非遺項目進行旅游開發,推動打造文旅融合基地等。
廈門市文旅局黨組成員、一級調研員葉細致表示,下一步,廈門會進一步完善非遺保護機制,提高非遺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保護水平。
責任編輯:周詳
中國大運河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供圖“館內詳細展現運河沿線非遺項目的同時,還設置了不少互動點位,為游客打造沉浸式體驗場景。”常恩福表示,市民、游客能在一步一景中體會大運河流域多元文化與非遺技藝的魅力。
2025年7月15日,面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給出的最后期限,韓國交出的30頁答辯材料根本堵不住剽竊的窟窿。導火索是中國甩出的137項鐵證,把韓國五項非遺項目的老底扒了個干凈。這事再次證明,文化主權不能靠偷,扎扎實實搞傳承才是正道。老祖宗的東西
“五一”假期以來,江門開平市赤坎華僑古鎮以“赤坎有咖味”咖啡文化節為核心,在3公里騎樓長廊中掀起文旅新風潮。從百年前赤坎人帶回的咖啡豆,到每日都有大型文藝演藝活動的文旅融合模式,赤坎華僑古鎮通過咖啡節實現了“華僑記憶-社區參與-產業創新”的
陳學朝展示剛剛出爐的小箬禮餅。陳學朝自小就十分喜愛吃禮餅,從17歲開始學習制作傳統禮餅,如今已經37年了。盡管店鋪位于鄉間,但學朝禮餅店制作的禮餅始終供不應求。陳學朝表示,未來,他計劃在保留核心工藝的基礎上,進一步探索低糖、小分量等健康化改
杭州博物館:歷史文化的集大成者杭州博物館可是杭州歷史文化的“代言人”。中國絲綢博物館:絲綢文化的夢幻之旅絲綢可是中國的一張亮麗名片,而中國絲綢博物館就是展示絲綢文化的絕佳之地。杭州工藝美術博物館:傳統工藝的魅力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