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我國各個地方對文旅產業也越發重視,而各地如北京的798、上海的田子坊、深圳的大芬村、重慶的坦克庫……這樣的文創園、創意園、藝術園如雨后春筍般陸續興起,或大或小,無論知名度如何,幾乎每個城市都有一個,那么揚州的“798”、“田子坊”又在哪里呢?一定非486莫屬。
揚州的486與北京的798一樣,都是一座城市具有標志性的文化符號,這是揚州非特質文化集中展示園區,里面有數十種揚州當地的文化傳承。在渝帆前面的文章中,陸續介紹了揚州486里面的揚繡、亂針繡、堆錦、通草花、牙刻等工藝,今天咱們既然來聊聊這里的揚州剪紙。
剪紙在中國已有1500多年歷史,揚州是剪紙流行最早的地區之一。唐代時,揚州剪紙報春已成風俗;宋代時,揚州貢紙大量生產,促進了剪紙藝術的發展;明清時期,揚州剪紙結合揚州刺繡,形成“揚州花樣”。民國以后雖戰亂不止,但揚州剪紙仍經久不衰。新中國成立后,揚州剪紙更有長足的發展。揚州剪紙主要分布在揚州及周邊地區。
揚州剪紙是南方剪紙的代表,據說最早的時候,并不是作為藝術品而存在,而是作為花樣提供給婦女繡花之用,其中有鞋花、枕花、肚兜花、門簾花等裝飾性比較強的實用品。后來經過歷史的演變,剪紙從最早的實用裝飾過渡到目前的欣賞藝術。
據同行的當地朋友介紹,揚州剪紙的特點是線條清秀流暢,構圖精巧雅致,形象夸張簡潔,技法變中求新,形成了特有的“剪味紙感”和藝術魅力,為中國南方民間剪紙藝術的代表之一。其用紙以安徽手抄宣為主,厚薄適中,無色染,質地平整。
而且,江蘇揚州剪紙的題材廣泛,有人物花卉、奇山異景、鳥獸蟲魚、名勝古跡等,尤以四時花卉見長。其特點是以畫為稿,構圖簡練、線條圓滑、顯得清秀而挺拔,給人以厚實完整之感。具有優美、清秀、細致、玲瓏的藝術風格和地方特色。
在揚州486非遺園區的剪紙工作室內,我們遇到了當地的一位剪紙傳人,只見他剪刀上下翻飛、動作熟練的剪著一幅花卉。
她告訴我們,揚州剪紙的技藝要領主要有五個要訣,分別是:圓如秋月、線如胡須、尖如麥芒、缺如鋸齒與方如青磚。風格特征可概括為“秀、靈、雅”,即線條清秀流暢,構圖精巧雅致,形象夸張簡潔,技法求變求新。揚州剪紙多用鏤空的技法,玲瓏剔透,且簡潔和夸張相得益彰。各種技法的巧妙運用,形成了揚州剪紙特有的“剪味紙感”的藝術魅力。
在486的剪紙工作室內,我們看到多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張秀芳大師的佳作(2006年5月20日,揚州剪紙被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均極為精美,尤其是《八鳳》、《八龍》兩幅作品給我的印象尤其深刻,細細觀之,她的作品線條均勻、纖細柔美,動物的神態也栩栩如生,十分逼真,甚至連毛發都表現得極好,同行者無不衷心贊嘆。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理解家鄉的民間藝術的歷史和文化背景,發展學生的創新意識。表演:學生分組進行傳統音樂表演,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表演:學生展示自己創編的舞蹈,欣賞并進行互動。分享心得:學生分享繪畫過程和心得體會,展示自己的成果。進行學生的聽音
2023年8月31日下午,湖北有漆非遺傳承公益項目35名志愿者在學院老師的帶領下參觀了荊州博物館,同學們邊走邊看邊拍,感受荊楚文化發展變遷,交流各自所思所想。
清明時節,傳統文化體驗官查仲豪與馮彥雯走進山東省泰安市岱岳區夏張鎮,探訪傳承千年的泰山律家陶笛與泰山西御道剪紙,沉浸式體驗泰山非遺的匠心與韻味。”在他的引導下,體驗官們欣賞了以傳統文化“二十四節氣”為主題的剪紙作品。
“我覺得剪紙特別有趣,通過跟老師學習,我學會了很多剪紙的技藝,知道了剪紙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文化內涵,我自己動手剪出了漂亮的作品,特別有成就感,同時也為我們優秀的傳統文化而感到自豪。作為一名非遺剪紙傳承人,希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能夠持續傳承發揚
美基藝術館總經理沙安強向大家介紹了美基藝術館自主開發的多款非遺潮玩作品,王鳴義院長表示:“非遺不僅是歷史的見證,更是未來設計的靈感源泉。美基藝術館在非遺活態傳承中的探索,為高校設計教育提供了實踐樣本。王鳴義院長總結道:“非遺的傳承需要跨界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