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際時裝周:品牌非遺更時尚
圖為中國國際時裝周丁非品牌時裝發布會,許之豐攝影。
2023年3月27日,中國國際時裝周一場丁非時裝發布。該品牌潛心研究中式文化及蘇式百工已有二十年之久,專注于中國風設計的文化挖掘與創新。將蘇繡、盤扣、蘇羅、掐絲琺瑯、點翠等中國傳統工藝運用在服裝與飾品設計上,以襯托東方女性獨有的優雅細膩。將傳統文化與今天的現代生活融合,創造能夠讓我們的傳統工藝適應現代化生活的市場。
圖為中國國際時裝周丁非品牌時裝發布會,許之豐攝影。
本季設計中大量使用世界級非遺蘇繡作為主要語言,點綴在服裝的肩、腰、袖口等位置。在服裝配飾的包具上,除了融合非遺元素的蘇繡、景泰藍、花絲鑲嵌、盤扣等復雜元素外,更是將對于中式空間的積累構建要素貫穿其中,例如使用蘇州園林造景手法的框景與借景,令包身的形態與搭配走動形成有韻律的流動感,再造型上以宋瓷器形的內斂簡約承載復雜多變的裝飾元素。
圖為中國國際時裝周丁非品牌時裝發布會,許之豐攝影。
圖為中國國際時裝周丁非品牌時裝發布會,許之豐攝影。
圖為中國國際時裝周丁非品牌時裝發布會,許之豐攝影。
圖為中國國際時裝周丁非品牌時裝發布會,許之豐攝影。
圖為中國國際時裝周丁非品牌時裝發布會,許之豐攝影。
中國大運河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供圖“館內詳細展現運河沿線非遺項目的同時,還設置了不少互動點位,為游客打造沉浸式體驗場景?!背6鞲1硎?,市民、游客能在一步一景中體會大運河流域多元文化與非遺技藝的魅力。
2025年7月15日,面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給出的最后期限,韓國交出的30頁答辯材料根本堵不住剽竊的窟窿。導火索是中國甩出的137項鐵證,把韓國五項非遺項目的老底扒了個干凈。這事再次證明,文化主權不能靠偷,扎扎實實搞傳承才是正道。老祖宗的東西
“五一”假期以來,江門開平市赤坎華僑古鎮以“赤坎有咖味”咖啡文化節為核心,在3公里騎樓長廊中掀起文旅新風潮。從百年前赤坎人帶回的咖啡豆,到每日都有大型文藝演藝活動的文旅融合模式,赤坎華僑古鎮通過咖啡節實現了“華僑記憶-社區參與-產業創新”的
暑假期間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館,推出“遇見非遺”社教系列活動,古琴、昆曲、皮影戲等7項特色非遺項目以講解、展演及互動體驗的形式向前來參觀的學生們普及。這個暑假,在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館的非遺互動體驗區,孩子們系著圍裙,專注地跟著非遺傳承人學習
陳學朝展示剛剛出爐的小箬禮餅。陳學朝自小就十分喜愛吃禮餅,從17歲開始學習制作傳統禮餅,如今已經37年了。盡管店鋪位于鄉間,但學朝禮餅店制作的禮餅始終供不應求。陳學朝表示,未來,他計劃在保留核心工藝的基礎上,進一步探索低糖、小分量等健康化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