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惠山泥人換上新裝,活躍在世界的舞臺;當輕巧纖細的無錫精微繡出現在精致的表盤里,驚艷了國際友人......我們看到中國傳統工藝正逐步走進生活,煥發出全新的光彩。在第十六個“全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到來之際,我們在惠山古鎮,可以看到“非遺+”的N種打開方式。
惠山泥人
一塊泥土,要經歷繁復的18道工序,那些短暫而美好的瞬間被一一復刻。
無錫精微繡
無論細若蠅毫的文字,還是寸人豆馬的圖案,都形神兼備、意趣無窮。
留青竹刻
“以畫法制竹”,在秀媚雅潔之中透出挺拔遒勁、蒼深雋永的藝術風骨。
惠山油酥餅
色澤金黃,味道咸甜適中,口感酥松宜人,風味素香獨特。
除了這些惠山古鎮特有的非遺文化,還有宜興紫砂制作技藝、腳踏年糕、麥稈畫、無錫剪紙、內畫、太湖船點、糖畫、面塑及非遺文創等多個項目的現場展示及體驗活動。
由無錫市錫劇院帶來的專場演出也同期開展。經典戲曲選段《秋香送茶》《十二月花名》《嫁媳》等精彩紛呈。錫劇以唱為主,曲調優雅抒情,生活氣息濃厚,別具江南水鄉風韻。
舉辦“人民的非遺˙人民共享”非遺展,宣傳普及無錫非遺項目、傳承人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條例》,集中宣傳展示無錫近年來非遺工作的重要成果。
感受非遺文化魅力,營造全社會共同參與保護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濃厚氛圍,將非遺融入生活、服務人民、服務社會。
(記者:葛嘉岑)
中國大運河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供圖“館內詳細展現運河沿線非遺項目的同時,還設置了不少互動點位,為游客打造沉浸式體驗場景。”常恩福表示,市民、游客能在一步一景中體會大運河流域多元文化與非遺技藝的魅力。
“五一”假期以來,江門開平市赤坎華僑古鎮以“赤坎有咖味”咖啡文化節為核心,在3公里騎樓長廊中掀起文旅新風潮。從百年前赤坎人帶回的咖啡豆,到每日都有大型文藝演藝活動的文旅融合模式,赤坎華僑古鎮通過咖啡節實現了“華僑記憶-社區參與-產業創新”的
陳學朝展示剛剛出爐的小箬禮餅。陳學朝自小就十分喜愛吃禮餅,從17歲開始學習制作傳統禮餅,如今已經37年了。盡管店鋪位于鄉間,但學朝禮餅店制作的禮餅始終供不應求。陳學朝表示,未來,他計劃在保留核心工藝的基礎上,進一步探索低糖、小分量等健康化改
杭州博物館:歷史文化的集大成者杭州博物館可是杭州歷史文化的“代言人”。中國絲綢博物館:絲綢文化的夢幻之旅絲綢可是中國的一張亮麗名片,而中國絲綢博物館就是展示絲綢文化的絕佳之地。杭州工藝美術博物館:傳統工藝的魅力殿堂
昨天,榮成漁民號子原生態民俗表演團15名演職人員啟程前往古都開封,代表山東省參加2017中國(開封)清明文化節暨全國民歌大賽及展演活動。據了解,2017中國(開封)清明文化節暨全國民歌展演活動,將于3月31日—4月2日在河南省開封市清明上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