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6月14日訊 (記者 盧偉霞 通訊員 吳延朋 厲智敏) “剛才看了京劇《戚繼光》,還有戚家拳表演,太精彩了!”正在觀看表演的蓬萊市民呂金偉激動地說道。6月13日是“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為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加速推進文旅整合,弘揚蓬萊特色文化品牌,蓬萊舉辦蓬萊閣廟會暨非遺展演活動,讓以蓬萊閣廟會為引領的部分蓬萊非遺項目走進景區,為廣大市民及游客獻上一場精彩紛呈的文化盛宴。
把“非遺”搬上文化舞臺。身穿戚繼光“帥服”的大桿號吹奏者在傳承人陳光強帶領下,手托長桿、凝神運氣,高亢、粗獷的聲聲號角響徹水城;戚家拳傳承人李萬勝帶領徒弟們展演戚家拳,一拳一腳、變幻無窮,以“遇敵制勝”的實戰性,展現出精忠報國的赤膽忠心……
主打文化牌,好戲連臺演。校場舞臺上,京劇《戚繼光》展現了戚繼光卓爾不群的輝煌戰績和忠君報國的家國情懷。京劇《煙臺解放》再現了膠東軍區八路軍聚殲頑敵、解放煙臺這一驚心動魄的歷史事件。在蓬萊閣古建筑群天后宮,京劇小荷彩唱《穆桂英掛帥》、二胡獨奏《賽馬》、情景劇《八仙重游蓬萊閣》、梁派大鼓《八仙過海》、呂劇《搬窯》選段等精彩表演,讓游客們駐足觀賞,盡享文化盛宴。
“非遺”成了“新網紅”。“李老師,您能現場教我們幾招戚家拳法嗎?”“在哪兒能吃到您制作的蓬萊小面?”“這盒光餅多少錢一盒?”……在校場舞臺周圍,剪紙、面塑、蓬萊小面、葫蘆雕刻等十余類“非遺”作品及各類蓬萊特產、美食現場展售,傳承人們化身“講解員”,一邊創作,一邊介紹作品內涵,吸引了眾多游客圍觀。
逛廟會,不僅限于現場,通過“云端”也能一飽眼福。當天,蓬萊閣景區攜手山東廣播電視臺生活頻道共同開啟直播互動,旨在讓年輕人愛上傳統文化,讓“非遺”成為新網紅,讓更多人感受其魅力。直播以“‘登千年古閣 閱古港滄桑’——蓬萊閣大廟會賞非遺、逛廟會、品美食、聽大戲”為主題,粉絲們依托抖音、快手平臺實現同步觀看,同時,部分粉絲通過“煙臺文旅云”網上平臺及“仙境蓬萊”客戶端進行了觀看。
千年古縣蓬萊,文化底蘊深厚。近年來,蓬萊市深入挖掘戚繼光文化、八仙文化、紅色文化等優秀傳統文化,積極搭建“非遺”展示舞臺,通過各類展演、展會等,讓“非遺”與旅游緊密融合,貼近百姓日常生活,打造獨具蓬萊特色的文化名片。
豫北平原初醒,衛河如一條鎏金的綢帶,流淌在廣袤大地。明清時期,滑縣每天都有數百艘漕船經過,也為這里帶來了南來北往的故事。當年道口燒雞能香飄千里,全靠運河商船帶向南北。
作為世界上最古老的運河,一個數字難掩其中的自豪,中國大運河比十九世紀修筑的蘇伊士運河長十多倍,比1914年通航的巴拿馬運河長三十幾倍,比世界十大運河加起來的總長度還要長。面對如此宏大的工程,榮膺世界遺產項目稱號名副其實,眾望所歸。都說上善若
中國大運河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供圖“館內詳細展現運河沿線非遺項目的同時,還設置了不少互動點位,為游客打造沉浸式體驗場景。”常恩福表示,市民、游客能在一步一景中體會大運河流域多元文化與非遺技藝的魅力。
“五一”假期以來,江門開平市赤坎華僑古鎮以“赤坎有咖味”咖啡文化節為核心,在3公里騎樓長廊中掀起文旅新風潮。從百年前赤坎人帶回的咖啡豆,到每日都有大型文藝演藝活動的文旅融合模式,赤坎華僑古鎮通過咖啡節實現了“華僑記憶-社區參與-產業創新”的
陳學朝展示剛剛出爐的小箬禮餅。陳學朝自小就十分喜愛吃禮餅,從17歲開始學習制作傳統禮餅,如今已經37年了。盡管店鋪位于鄉間,但學朝禮餅店制作的禮餅始終供不應求。陳學朝表示,未來,他計劃在保留核心工藝的基礎上,進一步探索低糖、小分量等健康化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