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攝本報記者付宇
在第三屆進博會上,黑龍江展區以非遺文化與科技創新相互交融,驚艷亮相。
走進黑龍江人文交流展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和中央大街入口造型相似的拱門,彰顯了深厚的歷史底蘊。弧形地貼還原中央大街面包石材質,給觀眾以身臨其境的代入感。拱門中間是用最新的3D打印技術60:1制作的索菲亞教堂模型,將索菲亞教堂百年積淀的歷史與現代技術完美結合。
“中央大街作為百年老街,以歐陸風情享譽全國,是哈爾濱的地標和城市名片。第三屆進博會黑龍江展區以中央大街作為入口,既呈現哈爾濱的文化內涵和歷史底蘊,展示了國際化形象,也能吸引更多游客來黑龍江旅游。”省商務廳對外貿易處副處長何林說。
冰雪是龍江的靚麗名片。進入展廳,右側的亞雪公路造型展板,白色的霧凇格外吸引眼球。亞雪公路是2011年開辟的一條冰雪景觀帶,美麗的亞布力滑雪場和童話世界雪鄉由此連接起來。“黑龍江冬天景色真好,今年一定要去看看。”不少觀眾駐足。
今年黑龍江展區的一大亮點是科技創新與非遺傳統的完美融合。左側是一排排科技創新成果,右側是我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作品。
(下轉第四版)
進博會黑龍江展區。
體感隨動機器人“小智”和非遺剪紙藝術。
(上接第一版)“打開屏幕的產品頁面,選擇想喝的咖啡種類,掃描二維碼付款后,不到2分鐘,一杯冒著熱氣的現磨咖啡就出來了。除了制作咖啡,它還可以根據顧客上傳的圖片、文字進行拉花、打奶泡等DIY制作。”哈工大機器人集團軟件工程師張海彪說,除了HRG智能咖啡拉花機器人,我省企業還帶來了很多驚艷的科技創新產品:可實現模擬人手精準抓取動作的體感隨動機器人“小智”,能靈活精確抓取小球;可完成全自主飛行的HRG電動無人機,是巡檢領域的“好幫手”……
“這不是油畫是刺繡?怎么這么逼真?”在展廳右側,一眼望去的四個畫框是靺鞨族的手工刺繡,被譽為"刺繡中的油畫",以東北柞蠶絲為原料,用原始針法雞爪針層層疊加刺繡而成。從小掛飾、口罩到整幅花鳥、風景作品,針法細膩、用色精準。
“這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最能展示龍江特色。”渤海靺鞨族第四代傳承人孫艷玲介紹。她此次還帶來了“鎮店之寶”,這款東北虎的雙面藝繡,需要2個人用近3年時間,而且是有十幾年技藝的老師傅才能制作。她希望有更多人了解滿族刺繡,將技藝傳承下去。
刺繡旁邊,剪紙世家的第四代傳承人傅清超現場獻藝。不一會,一只生動的蝴蝶就出現在觀眾的眼前。今年進博會,我省帶來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還有很多,像滿族旗袍傳統制作技藝、北沉木根雕等,讓觀眾目不暇接。
剛感嘆完科技的力量與歷史的傳承,觀眾們就被新出鍋的五常大米吸引了,陣陣米香彌漫了整個展廳。今年進博會我省帶來了第三屆大米節上的金獎、銀獎大米,受到不少展商和觀眾的喜愛。此外還有哈爾濱秋林里道斯食品,尤其是紅腸非遺文化牽手科技創新,已成為“來哈必吃,離哈必帶”的城市名片,先后獲得“中華老字號”、“中國馳名商標”、省政府質量獎、“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一邊看著展覽,一邊吃著美食,進博會的嘉賓們,感受著今日黑龍江的別樣風采。
作為世界上最古老的運河,一個數字難掩其中的自豪,中國大運河比十九世紀修筑的蘇伊士運河長十多倍,比1914年通航的巴拿馬運河長三十幾倍,比世界十大運河加起來的總長度還要長。面對如此宏大的工程,榮膺世界遺產項目稱號名副其實,眾望所歸。都說上善若
中國大運河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供圖“館內詳細展現運河沿線非遺項目的同時,還設置了不少互動點位,為游客打造沉浸式體驗場景。”常恩福表示,市民、游客能在一步一景中體會大運河流域多元文化與非遺技藝的魅力。
“五一”假期以來,江門開平市赤坎華僑古鎮以“赤坎有咖味”咖啡文化節為核心,在3公里騎樓長廊中掀起文旅新風潮。從百年前赤坎人帶回的咖啡豆,到每日都有大型文藝演藝活動的文旅融合模式,赤坎華僑古鎮通過咖啡節實現了“華僑記憶-社區參與-產業創新”的
陳學朝展示剛剛出爐的小箬禮餅。陳學朝自小就十分喜愛吃禮餅,從17歲開始學習制作傳統禮餅,如今已經37年了。盡管店鋪位于鄉間,但學朝禮餅店制作的禮餅始終供不應求。陳學朝表示,未來,他計劃在保留核心工藝的基礎上,進一步探索低糖、小分量等健康化改
昨天,榮成漁民號子原生態民俗表演團15名演職人員啟程前往古都開封,代表山東省參加2017中國(開封)清明文化節暨全國民歌大賽及展演活動。據了解,2017中國(開封)清明文化節暨全國民歌展演活動,將于3月31日—4月2日在河南省開封市清明上河